走进万顷碧波,听过蝉鸣唱歌,深度接触土地与当地文化。“禾下乘凉梦”是袁隆平院士的伟大愿景,种子在萌芽,树根在生长。听听来自边边“禾下梦”的声音。

7月4日,晋中信息学院开展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无边书院“禾下梦”之队乡村振兴促进团集结完毕,团队以文化传承(Bequeathing)、科技助农(Innovating)、生态美化(Anesthetizing)、劳动助农(Nurturing)的“BIAN”藏头作为四个板块的核心,前往山西省晋中市西长寿村,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三下乡备足力“变”:整装待发
无边书院“禾下梦”之队乡村振兴促进团由多名不同专业青年学生组成,怀揣乡村热爱与责任踏上实践之旅。出发前,团队召开部署动员会,强调青春担当与使命,助力乡村振兴。在“三下乡”动员大会上,指导老师任爱玲强调:“此次三下乡是一场扎根乡土的成长淬炼。我们将挽起裤脚走进田间地头,以汗水浇灌土地;亲手生火烹饪三餐,在柴米油盐中体会生活本味。希望队员们在此期间放下娇气、褪去稚气,在劳作的艰辛与自给自足中,锤炼坚韧品格,发扬书院人的完满精神。”团队提前筹备物资,涵盖生活、活动、应急及环保用品,分工协作搬运、挑选材料、制定预案。“男大”“女大”在热火朝天的劳动实践中开启艰苦却又充实的实践之旅。



西长寿村细“便”清:实情探访
走进西长寿村,硬化路虽通到家门口,文化广场也偶有老人孩童的欢声笑语,但深入探访,仍能发现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垃圾随意丢弃在路边、沟渠,破旧房屋周边杂草丛生,与新砌的砖瓦房形成鲜明反差,墙皮掉落一地严重影响村容村貌。“禾下梦”之队乡村振兴促进团迅速行动,开展大规模的杂草清理活动,刮除斑驳脱落的墙皮,让原本破旧的墙面成为传递正能量的文化窗口,为乡村文化建设注入力量。




助老防诈“辨”护力:小马扎守护行动
在改善环境的过程中,团队还注意到村里人口老龄化现象突出,面对日新月异的诈骗手段,开展智能手机使用讲座和防诈知识培训。无边书院“禾下梦”之队乡村振兴促进团积极开展反诈宣传,队员们拎着亲手编织的小马扎走进村民家,递出的不仅是一把能歇脚的坐具,更是带着书院“家”味的牵挂,一坐下来,就像家人唠嗑般拉起了家常。通过情景模拟揭露常见骗局,敲响防范警钟。同时,针对老年群体开设“银发课堂”,一对一指导使用智能设备及微信软件,手把手演示操作流程,留下答疑电话,长期助力老年群体提升防诈、数字素养,消除数字鸿沟。




无边书院积极响应我校关于2025年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从精心准备申报材料到认真参与答辩,每一步都凝聚着团队的智慧与汗水。团队成员相信土地的力量,唯有扎根土地,直面问题,才能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三下乡”也让这份“家”的情怀走出书院院墙,延伸到更广阔的乡土之间。

(撰稿:刘泽民 许海鑫 供稿:无边书院 摄影:胡倩倩 王梦周 秦梦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