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席卷文旅产业的当下,为推动昔阳县乡村振兴和数字化“文商旅+”新模式,激活昔阳县红色文化与地方资源活力,助力乡村文旅发展。7月4日,白燕书院综合办公室主任郭丽婷、发展导师王宣皓携白燕书院18位优秀学生骨干组成燕栖云宿乡村振兴促进团奔赴昔阳县,开启“三下乡”实践之旅,以数字力量书写文旅融合新章!
筹备:整装待发 筑牢实践根基
团队成员通过“5W2H分析法”和里克特量表的科学调研方法,聚焦“红色富矿”的昔阳地域特色,并根据其数据量化结果生成了一份用户体验地图表。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积极交流灵感,不断完善方案细节,细化了此次项目中“文化+科技+旅游”融合路径,确保了此次活动的顺利进行。


7月4日9:00,燕栖云宿乡村振兴促进团的成员们到达乌马河剧院前来参加出征仪式。燕栖云宿乡村振兴促进团的旗帜在风中自由飘扬,映照着成员们坚定的眼神。他们齐声喊出响亮的口号,声音铿锵有力,激荡在乌马河剧院之中,仿佛在表明他们乡村振兴的决心。他们深知,此次三下乡之行,是奉献,是成长,更是乡村振兴“接力棒”的传递。出发前,每个人都全身心投入准备工作之中,从物资整理到沟通协助,整个团队如同一台精密运转的机器,各部件紧密配合,只为在昔阳县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开启一段意义非凡的实践之旅。


启航:奔赴昔阳 探寻数字文旅新途
同学们怀揣着对昔阳红色精神的敬仰踏上文旅创新征程。一路上,大家都兴致盎然,热烈讨论着即将开展的实践活动和对昔阳文旅发展的满怀期待。然而,车子刚下高速就遭遇突发情况,车子不慎陷入泥坑。看着大家满脸愁容,王宣皓老师沉着安抚大家在一次次油门的轰鸣与车身的晃动中,深陷泥泞的车子终于脱离困境。


车子重新启动,成员们继续踏上去往昔阳的征程。窗外,成片的麦田掠过眼前,远处的山峦绵延起伏。不知谁突然喊了句“快看!那是不是虎头山?”同学们立刻向窗外望去,黄伊萱同学眼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说道:“怪不得叫虎头山呢!像个趴在昔阳平原上的一只威风凛凛的大老虎!”微风轻拂,送来阵阵清爽,驱散了路途的疲惫,却吹不散同学们的期待!


对接:融入地方 锚定实践方向
成功抵达昔阳县后,望着眼前这座充满历史底蕴与发展潜力的城市,同学们瞬间精神抖擞。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团队迅速与当地相关部门取得联系,沟通实践计划,了解昔阳文旅发展现状与需求,为后续的实践活动奠定了基础。随后简单安置好便召开团队会议,明确各部门的重点任务与行动方向,确保实践活动有序推进。大家纷纷表示,对即将开展的活动充满期待,盼望着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学生感悟:
“每一次培训,每一版方案的推倒重来,皆非徒劳,实为今日之沉淀。老师从安全注意事项到与老乡们的交流沟通方式都细细叮嘱,虽然舟车劳顿,但想到能为乡村发展出份力,就盼着赶紧动起来,把想法都一步步变成现实。”
——健康2401班 段雅妮
“大巴车‘哐当哐当’地往前开,我的心也跟着一路雀跃。我扒着窗户看着风景,脑海里全是想象中昔阳的模样——层层梯田是不是真像照片里那么壮观?老房子的砖墙上又藏着多少故事?想着马上就能亲眼见证,后背都冒出了兴奋的热汗!这一路的期待总算要在眼前铺成真实的风景了!”
——数据2402班 王珂
(撰稿:王翊帆 陆思懿 郝文博 供稿:白燕书院 摄影:王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