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志愿服务 > 正文

【三下乡】青春志愿行:从车厢微光到夏令营课堂的外语启蒙路——晋中信息学院商务英语学院“‘英语+’遇见美丽中国”中华文脉传承团

发布时间:2025-07-29阅读数:

当青年志愿者的脚步踏上三下乡的征途,知识的传递便有了超越课堂的温度。从列车车厢里偶然萌发的外语微光,到夏令营课堂上热烈绽放的互动火花,外语学习不再是课本里的生硬符号,而是化作连接心灵的纽带,在青春与童真的碰撞中,书写着志愿服务最生动的注脚。

车厢间萌芽的外语微光

行囊尚未卸稳,缘分已悄然启程。奔赴山西襄汾的K7807列车上,志愿者们与一群孩子的偶遇,让旅途有了别样的意义。没有预设的教案,没有固定的讲台,车厢的方寸空间里,一场即兴的外语启蒙课自然生长。

字母发音在笑语中变得鲜活,英文儿歌的旋律随着车轮轻摇,简单的互动游戏让陌生的语言褪去距离感。起初羞涩低头的孩子,从怯生生的跟读,到举着小手抢着模仿,稚嫩的声音与志愿者的耐心引导交织,成了旅途中最清澈的回响。

这场无关形式的教学,让志愿者们看见:知识的传递从不需要刻意的舞台,只需一颗愿意分享的真心。

夏令营绽放的外语火花

除了旅途的意外收获,实践团成员还迎来了一群远道而来的学生”——来自上海孝善管长善研学营的小朋友们

为了给孩子们启蒙英语兴趣,特意在课前精心制作了一套动物单词卡片。“炸弹游戏”里,卡片在孩子们手中流转,说错单词时的小小窘迫与自我介绍的勇敢,让记忆在欢笑中加深。

除了单词卡片游戏,“女巫的毒药”场景里,张汶馨姐姐扮演的“女巫”刚说完规则,孩子们便攥紧拳头组队应战,抽中卡片时的紧张、答对时的欢呼、卡壳时同伴的小声提醒,让课堂成了协作的乐园。

在这里,英语学习不再是需要死记硬背的任务,而是游戏里的通关密码,是小组合作中默契的暗号,是不同地域的孩子打破陌生的桥梁。

青春里跃动的志愿脉搏

三下乡的路上,青年志愿者们用行动诠释着“奉献”二字的分量。车厢里的即兴教学,是知识传递的本能;夏令营里的精心设计,是教育初心的延伸。对孩子们而言,这或许是外语学习的起点,更是对“远方”与“可能性”的初次感知;对青年学子来说,在被需要的目光里读懂责任,在跨越距离的连接中明白成长,恰是志愿服务最珍贵的馈赠。

(撰稿:李 颖 栗卓卓  供稿:商务英语学院  摄影:商务英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