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志愿服务 > 正文

螺钿“粘”非遗 推普“连”人心——晋中信息学院指尖螺钿·志愿传艺

发布时间:2025-09-27阅读数:

非遗的传承,不该只停留在文字记载里;语言的力量,也不止于日常交流中。本次螺钿体验活动,让指尖创作激活非遗生命力,让鲜活故事彰显普通话价值,为文化传播打造了一场“有温度、有互动、有感悟”的盛宴。

9月26日下午,商务英语学院于上河书院206竹林·围炉夜话开展了指尖螺钿·志愿传艺活动。

指尖“造”非遗:贝壳变身小确幸

活动现场为每位同学都备好贝壳原料与工具套装,全程以普通话提供清晰、规范的互动指导。从基础纹样的精准勾勒,到多层螺钿的细致镶嵌,每一个制作步骤都有讲解相伴,帮助大家轻松掌握螺钿工艺的核心技巧。参与者在亲手操作中,不仅能精准学习非遗术语的规范表达,更能一步步将零散的原料转化为精美的螺钿小摆件,切实感受传统工艺的精湛与魅力。

光影“燃”推普:同心故事暖人心

手作之余,恰逢国家号召的“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特别安排公益宣传片观影环节,让推普氛围愈发浓厚。宣传片以“同心圆”为设计核心,“圆”的意象串联起多样场景:各族小朋友用普通话分享梦想、基层干部用普通话解决村民难题、直播销售员用普通话打通乡村特产销路,推普志愿者、留学生、技术研发人员也出镜讲述——普通话如何助力个人成长、连接不同群体。

志愿“连”双脉:文化传承新表达

这场活动不只是一次简单的手作体验,更是“非遗传承与语言传播”的双向奔赴。同学们既在指尖实践中让螺钿技艺“活”了起来,打破了非遗的“距离感”;又在光影故事里读懂了普通话作为“通用纽带”的价值,明白语言能串联起文化认同与民族情感。

这种“动手实践+文化感悟”的模式,让文化传承变得有趣、有料,为非遗与语言协同发展提供了新范式。

撰稿:李

摄影:商务英语学院

供稿:商务英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