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秋风裹着桂香漫过校园,当青春与志愿撞出火花,当热忱与责任双向奔赴,“益”心“益”意青年志愿者协会正以一场充满温度的青春之约,让志愿服务的种子在青年心底悄悄扎根。10月12日,“益”心“益”意青年志愿者协会在上河书院208山河·赋能空间开展这场专属活动,以“趣味互动+暖心分享”的模式,为即将开启的志愿之路铺满温暖底色,也让新加入的伙伴们在轻松氛围中完成初心与默契的双向奔赴。
初心共鸣:听见志愿的声音
活动开场,没有冗长的介绍,只有一段段带着温度的故事。绿“环”梦“净”专项服务队队长刘依林将大家引入她的环保世界:在社区宣讲时,她教老人用废旧纸箱做“垃圾分类箱”,看着长辈们把剪好的箱子贴满彩纸,皱纹里漾起的笑意,让她忽然懂了“环保不是口号,是把种子播进人心”……她的讲述里没有华丽辞藻,只有手套磨破的指尖、晒出分层的手臂、暴雨天护住宣传册的脊背——这些藏在细节里的坚持,像萤火般点亮了在场每个人对“志愿”的理解。


随后,协会主席牛赫接过话筒,轻轻展开协会的公益长卷:从学生生活安全知识竞赛的严谨,到全国青少年乡村振兴知识科普大赛的深刻,再到预防艾滋病知识竞赛的温情,这支创办于2015年的队伍,始终带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初心,在“筑梦支教”“绿‘环’梦‘净’”“健康膳食”的赛道上稳步前行。“志愿不是一时热血,是日复一日的坚守。”这句话落进每个人心里,也让大家读懂了“益”心“益”意背后的重量——那是大健康学院学子对社会最赤诚的告白。


趣玩同行: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故事分享刚落幕,“开火车”游戏的欢笑便如浪潮般掀翻现场。随着主持人一声“游戏开始!”,“长治!”“运城!”“南昌!”的应答声此起彼伏,一个个承载着地域记忆的地名,像纽带般串联起陌生的彼此,最快完成一轮且无失误的小组还能赢得精美钥匙扣。有人因为喊错家乡名羞红了脸,有人则借着地名聊起家乡的美食,原本安静的角落渐渐热闹起来,陌生感在笑声中悄悄消融。


紧接着的“杯子叠叠乐”更是将氛围推向高潮。志愿者们三人一组,屏气凝神盯着指尖的纸杯,既要小心调整角度,又要和搭档默契配合,才能让纸杯稳稳堆叠成塔,30s计时结束后叠出最高纸杯塔的组合能获得可爱发卡。有人手忙脚乱让杯子倒了一地,搭档笑着递上新杯子;有人成功叠起三层,周围立刻响起欢呼——这场看似简单的小游戏,早已超越了娱乐本身。它让大家在全神贯注中,悄然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更在潜移默化中传递出深刻的意义:志愿之路,恰似这叠杯的过程。唯有每一步都用心对待,每一人都彼此扶持,才能共同垒起那道守护他人、温暖社会的坚固高墙。


最后登场的“逛三园”游戏,成了全场最欢乐的收尾。“逛蔬菜园!”“白菜!”“萝卜!”“菠菜!”的应答声此起彼伏,连续三轮抢答最快的人能拿到精美便签,有人反应慢了被“惩罚”分享一个志愿小愿望,有人则借着游戏聊起未来想参与的支教活动。在这紧张又欢乐的互动里,原本互不相识的伙伴们渐渐熟络,眼底的陌生被期待取代,而“规则”与“协作”的意义,也在不知不觉中住进了每个人心里。

心声回响:让热爱有了方向
游戏结束后,分享环节成了最动人的时刻。一位第一次接触志愿活动的同学轻声说:“以前总觉得志愿离自己很远,今天听了大家的故事,又一起做游戏,突然觉得‘帮助别人’是件很温暖的事,以后想跟着大家一起去社区做环保。”另一位同学则笑着补充:“叠杯子的时候,搭档帮我捡杯子的瞬间,让我明白志愿不是一个人的事,以后要是遇到困难,肯定也能和大家一起扛。”


这些朴素的心声,正是这场青春之约最珍贵的收获。从故事里的山海情深,到游戏中的默契星火,再到分享时的真诚告白,“益”心“益”意的志愿者们,终于把“热爱”与“责任”揉进了骨血。活动中穿插的简要指引为大家理清了志愿服务的基本方向,更重要的是,它让每颗跃动的爱心都找到了归属。


志愿之路漫漫,青春热忱灼灼。这场充满笑声与感动的青春之约,不仅让新伙伴们在互动中凝聚了力量,更让志愿服务的意义变得具体而鲜活。未来,这些心怀热爱的青年,必将带着此刻的感动与默契,在公益长卷上续写更多关于爱坚守的动人篇章,让青春在志愿中绽放出独有的“青”彩。


撰稿:王紫涵
摄影:景春园
供稿:大健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