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环保教育遇上童趣实践,当青春志愿碰撞幼儿成长,一场关于垃圾分类的“沉浸式课堂”在太谷二幼温暖启幕。10月22日下午,艺术传媒学院志愿服务部“七彩故事会”关爱儿童成长行动专项志愿服务队举办的“小小卫士动起来,环保益起来”主题活动,以动画启蒙、游戏互动、实践分享的形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做,把垃圾分类知识变成日常习惯,为儿童环保教育注入鲜活力量。



童趣开场:动画启智 点燃环保热情
活动伊始,太谷二幼的教室里满是期待的气息。志愿者播放的环保主题动画短片“圈粉”全场——色彩鲜亮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情节,把“垃圾要分类”的道理藏进故事里。
动画结束后,志愿者化身“环保向导”,抛出互动问题:“视频里的电池,最后去了哪个颜色的垃圾桶呀?”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稚嫩的声音里满是笃定:“红色!因为它有害!”答对的小朋友接过“环保小卫士”的专属贴纸,贴在衣服上的瞬间,小脸上绽放出骄傲的笑容。这一环节不仅点燃了孩子们的参与热情,更悄悄埋下了“垃圾要分类”的认知种子。



实践篇章:游戏闯关 深植分类认知
“现在,我们要当‘环保小向导’,帮垃圾宝宝找到正确的家啦!”随着志愿者的号召,活动进入核心游戏环节——“垃圾宝宝找家”。孩子们以4人为一组领取专属“任务包”(含空白垃圾桶卡片、垃圾图案卡片、彩笔和胶棒),在“创意设计家”环节发挥想象涂色——给每一个“垃圾桶”涂上专属颜色;随后在“分类小能手”挑战中,小朋友们认真辨认垃圾卡片,在志愿者指导下将“塑料瓶”“果皮”“电池”分别贴进对应颜色垃圾桶,完成正确分类的孩子还能获得专属贴纸,让环保动力更足。



童声分享:环保理念在表达中扎根
“我画的是绿色厨余桶,果皮放进去能变成肥料,让小树长高!”“电池有毒,要放进红色桶里。”在作品展示环节,小朋友依次走上台前,举着自己制作的“环保垃圾桶”,用稚嫩却清晰的声音分享收获。台下的小伙伴们听得认真,时不时点头附和,环保的认知在童言童语中悄然深化。
志愿者最后对活动进行简单回顾,帮孩子们梳理分类要点。“以后扔垃圾的时候,我们要记得给它们找对家哦!”一句话让环保理念从活动延伸到日常。



温情收尾:用行动践行环保习惯
活动接近尾声,全体小朋友与志愿者一起合影留念,镜头定格下这充满意义的瞬间。更暖心的是,志愿者没有直接收拾场地,而是带领孩子们一起整理彩笔、胶棒,将垃圾卡片按类别收纳,“用完的东西要归位,垃圾要分类放好”——环保的理念,就这样融入了收尾的每一个细节里。



此次活动以趣味化、沉浸式的形式,为儿童环保教育探索了实效路径。不仅让孩子们在快乐中理解垃圾分类、资源节约的重要性,更助力其将环保理念转化为日常行为,为培养具有生态保护意识的“绿色小卫士”奠定坚实基础。让环保知识从“听过”变成“会用”,从“理念”变成“习惯”。未来,“七彩故事会”关爱儿童成长行动专项志愿服务队将继续创新形式,把更多有趣、有用的环保活动带给孩子们,让绿色理念在更多童年里,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撰稿:牛玥莹
摄影:艺术传媒学院团总支志愿服务部
供稿:艺术传媒学院团总支志愿服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