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志愿服务 > 正文

蓝色星球 节水计划——晋中信息学院水滴行动专项志愿服务队2025山西省青少年节水护水志愿服务

发布时间:2025-10-25阅读数:

每一滴水珠,都是蓝色星球写给生命的诗。为了让这份“诗意”能被孩童读懂、被双手守护,10月24日下午,晋中信息学院水滴行动专项志愿服务队从学校集合出发,以“蓝色星球 节水计划”为主题,开启两场温暖实践——在金色摇篮幼儿园,用童趣互动让节水理念住进孩子心里;在乌马河畔,用躬身清理为河道拂去尘埃,让“爱水”从启蒙走向行动,让“护水”从理念变成传承。

幼儿园里:童趣互动,让节水理念扎根童心

幼儿园活动现场,水滴行动专项志愿服务队队长赵煜函以“会‘哭’的水宝宝”为引子,讲述水流逝的后果。情节推进中,孩子们自发流露出担忧,主动追问“怎么才能帮水宝宝”,在其不断引导下,纷纷说出“关紧水龙头”“不浪费水”等答案。没有生硬的道理灌输,而是通过故事里的情感共鸣,让“浪费水会伤害家园”的认知自然扎根,更让“保护水宝宝”的责任感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生长。

故事结束后,印有蓝色水滴图案的拼图被分发到各组。孩子们自发组队协作,有的专注寻找边缘拼图块,有的仔细比对图案拼接位置,偶尔为“这块水滴该放在哪里”小声讨论,最终共同完成“蓝色家园”拼图。当完整的画面呈现时,孩子们的欢呼中带着对“水与家园关联”的直观认知——他们在动手过程中逐渐明白,每一滴小水滴都是构成蓝色星球的重要部分,守护水滴,就是守护共同的家园。

创意折水滴环节,志愿者先行示范,再鼓励孩子们自由发挥。有的孩子特意把水滴“肚子”折得更大,说要“装下更多水宝宝”;有的折出歪歪扭扭的水滴,却坚持“这是独一无二的水宝宝”。志愿者递上彩笔后,孩子们纷纷给水滴画家园,有的添上笑脸,有的画上喜欢的图案。一张小小的折纸,成为节水理念的传递载体,让孩子们从“理解节水”延伸到“主动分享节水”,推动护水意识向家庭场景渗透。

乌马河畔:躬身清理,用双手守护河道清波

幼儿园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们前往乌马河开展河道清理。大家手持垃圾夹、垃圾袋,沿着河岸细致排查:步道上的烟蒂、碎纸屑被逐一夹起,连嵌在砖缝里的糖纸都被细心抠出;岸边草丛中,志愿者蹲下身拨开杂草,将隐藏的塑料瓶、零食包装袋、塑料泡沫一一清理,避免垃圾被风吹入河中污染水体。蓝马甲的身影在秋日河岸间移动,像是给河道系上了一条“守护带”。

经过志愿者的努力,乌马河沿岸恢复整洁,河水倒映着蓝天与树木,泛起粼粼波光。这场从幼儿园到河道的活动,早已超越“一次志愿任务”的范畴:在幼儿园,孩子们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通过故事共情、拼图感悟、折纸传递,将“保护水宝宝”转化为发自内心的愿望,这份源于童真的热爱,未来会成为影响家庭、带动社会的“微光”;在乌马河,志愿者们不是机械完成任务,而是用每一次弯腰、每一次配合,践行“守护家园”的承诺,这份脚踏实地的行动,让“护水”从遥远口号变为改变身边环境的具体力量。

双向奔赴:一场跨越年龄的护水接力

节水护水从来不是“某一群人的事”,而是一场跨越年龄的“生命接力”。今天志愿者在孩子心里播下的“爱水种子”,明天可能会长成守护河流的“大树”;今天在河岸捡起的一块垃圾,明天可能会换来小鱼重返、草木丰茂。当孩童的纯真与成人的责任相遇,当启蒙的温暖与实践的坚定相融,每一份微小的努力,都在为蓝色星球的“生命之水”注入活力。未来,当这些孩子带着“保护水宝宝”的初心长大,当更多人加入护水行列,我们脚下的土地定会河清水净,我们共同的蓝色星球,也终将永远鲜活、永远清澈。

撰稿:孙嘉镁 赵煜函

摄影:孙嘉镁 潘瑞贤

供稿:水滴行动专项志愿服务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