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志愿服务 > 正文

【情暖社区】行走的力量第224期:当甲骨文邂逅童真 传统文化在校园“活”起来——晋中信息学院青年志愿者走进墩坊小学

发布时间:2025-10-26阅读数:

当三千年前的甲骨文遇上童真童趣,当古老文字密码碰撞现代游戏,会迸发怎样的文化火花?10月24日下午,墩坊小学的校园里格外热闹,行走的力量专项志愿服务队的25名志愿者,带着对传统文化的热忱,与20名小学生共同开展“识甲骨文字,享飞行棋趣”主题活动,让沉睡千年的甲骨文明在孩子们的笑声中“活”了过来。

此次活动,核心目的是破解低龄儿童与传统文化的“距离感”,让孩子们在欢乐中接触甲骨文,感知汉字起源与演变逻辑,感受古老文化魅力。更深层原因是播撒文化传承与文化自信的种子。不少孩子对传统文化认知模糊,活动以志愿服务为纽带,让孩子们从小亲近传统文化,点燃探索欲,在心中种下文化认同与热爱的种子;也推动传统文化从“书本”走进“生活”,助力其在新时代传承焕新,为文化自信的培育打下基础。未来,青年志愿者团队将进一步丰富传统文化传播内容与形式,以志愿服务为核心纽带,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与少年儿童的深度互动中代代相传、焕发新的生命力。

甲骨小课堂:PPT里的文字时光之旅

“小朋友们,咱们今天来认识一些不一样的文字好不好呀?”活动一开始,志愿者就用一句提问,把孩子们的注意力拉到了讲台上。

随着PPT页面翻转,“三千年前的汉字”揭开神秘面纱。“现在的字写在纸上,可古人没有纸,他们把字刻在了龟甲和兽骨上,这就是甲骨文!”志愿者一边说,一边展示出“日”字的甲骨文图片,“大家看这个符号,和现在的日字有什么不一样吗?”“图片上的日字圆圆的,像太阳,现在的日字方方正正的”志愿者提问的尾音刚落,小朋友们就争先恐后的说出了自己的观点,有的还伸出手比划着圆形。

接着,PPT上依次展示出“日”“山”“水”等甲骨文图片。“这个圆圆的,是太阳,所以是‘日’字!”“三座山堆在一起,就是‘山’字!”“像流动的小河,是‘水’字!”孩子们积极踊跃地抢答,答对的孩子都得到了志愿者们准备的小奖品,没抢到的孩子也不甘落后,紧紧盯着下一张图片,期待着机会。

为了让孩子们记得更牢,志愿者们还设计了“甲骨文找朋友”的趣味环节——把甲骨文图案和对应的事物图片放在一起,让孩子们连线匹配。20名孩子都坐直了身子,盯着屏幕认真分辨,生怕错过一个细节。

童心绘甲骨:黑板上的古今创意

“既然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甲骨文,现在就请小朋友们当一次‘古代造字师’,把你心中的甲骨文画出来吧!”小课堂结束后,志愿者搬来小凳子,邀请孩子们上台作画。

一年级的小宇率先上台画“壶”字的甲骨文。他用白色粉笔歪歪扭扭地画了三条封闭的折线,说:“这是装水的壶子!”接着,在折线里面涂了满满的白色,说:“这是壶子里的水”志愿者看着小宇充满想象力的画,向孩子们夸赞起来。小宇听了,开心地蹦了起来。

其他孩子也陆续上台,有的画“虎”字时特意把“虎头”画得大大的,有的画“山”字时画出好几座小山峰。大家专注地看着、模仿着,还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室里满是创作的快乐,原本严肃的传统文化,变成了孩子们笔下生动的“简笔画”。

飞行棋大作战:操场上的甲骨文闯关

“接下来,我们要去操场玩一个超有趣的游戏——甲骨文飞行棋!”志愿者的话刚说完,孩子们就欢呼着排好队,跟着来到操场。只见操场上摆着一副大型飞行棋棋盘,每个格子里都印着不同的甲骨文符号。

“游戏规则很简单:抽签确定走几步,走到对应格子,要读出格子里的甲骨文,并完成对应的游戏,完成了就能前进。”志愿者讲解完规则,20名孩子分成7个小组,围在棋盘旁准备“开战”。

“我先来!”一组的小组长率先抽签,打开一看,纸上显示“3”,脚步落在了印着“叉”字甲骨文的格子上。小明盯着符号看了几秒,突然拍手:“我认识!这是‘叉’字,像一个叉子!”志愿者笑着说:“真棒,奖励你一个小星星!”同组的孩子立刻欢呼起来,小明更是得意地扬起了头。

另一组的小妍抽签后,脚步停在了“虎”字甲骨文的格子前。她皱着眉头,盯着复杂的符号看了半天,旁边的小伙伴小声提醒:“PPT里讲过,像老虎的样子!”小妍恍然大悟:“是‘虎’字!”虽然有点犹豫,但还是答对了,顺利前进,小妍也松了一口气,和小伙伴击了个掌。

整个操场都充满了孩子们的笑声和讨论声:“这个是‘火’字!”“不对不对,这个应该是‘山’字!”遇到不认识的甲骨文,孩子们就一起回忆课堂上的内容,或者跑去找志愿者请教。原本抽象的甲骨文,变成了游戏里的“通关钥匙”,孩子们在奔跑、思考中,不知不觉就把知识记在了心里。

活动接近尾声,每个孩子都收获满满,身上的贴纸,手里的气球,无不洋溢着兴奋与满足。

离别时,孩子们拉着志愿者哥哥姐姐的手,舍不得放开。“哥哥姐姐下次还要来!”“我们一定来!”志愿者们笑着答应,心中满是温暖。

撰稿:王彬洁

摄影:行走的力量专项志愿服务队

供稿:行走的力量专项志愿服务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