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为传承“敬老、爱老、助老”的中华传统美德,深化志愿服务内涵,10月26日下午,艺术传媒学院“益”起伴老专项志愿服务队所办的“情满重阳日,手作忆芳华”主题敬老活动,在指导老师张天歌的带领下到百福养老院温情启幕。全校志愿学子与养老院老人们齐聚一堂,以手工创作、趣味互动、才艺表演等多元形式,共赴一场浸润温情的秋日之约。


活动启幕,志愿者们相继迎接老人,现场欢快的笑声交织共振,温暖氛围悄然蔓延。随后的开场致词中,志愿者代表向老人们传递真挚的节日祝福并说明了活动的内容和注意事项,随着志愿者代表讲完后与此同时,一杯杯温热香甜的茶饮被志愿者逐一递至老人手中,既驱散了秋日微凉,更将敬老的心意直接送到老人心间。


作为整场活动的核心承载——“欢乐小闹市”,以“关怀为底,乐趣为核”,将空间划分为沉浸式体验区与动感游戏互动区,让这片小天地既成为手作温情的传递场,也化作笑声与活力的聚集地。在沉浸式体验区,“古法艾草锤DIY”摊位无疑是人气焦点。志愿者化身“手作向导”,以温柔耐心的姿态全程陪伴参与者:先捧出提前晾晒至干爽的陈艾,指尖轻拨理顺艾草纤维,接着递上绵软透气的医用纱布,演示如何均匀装填、轻压塑形,确保艾草不松垮、不散漏手把手教大家将纱布艾草包裹进彩布,当一个个饱满圆润的艾草锤在手中成型,指尖触到彩布的柔软、木棍的温润,鼻尖萦绕着陈艾清苦又安心的天然香气。轻轻敲击肩颈时的酸胀消解,与完成创作的成就感交织在一起,让动手的乐趣不再是刻意营造,而是顺着指尖的动作、鼻尖的香气,自然漫进心里。




“水韵丝语——DIY水拓丝巾”摊位宛如一方流动的艺术小天地。透亮的长方形特制画液槽整齐排布,澄澈的画液表面平静如镜,将周围的暖光折射出柔和的光斑,铺展其上的素白丝巾,像一片等待晕染的云,干净又温柔。志愿者化身“水拓艺术引导者”,以极富耐心的节奏陪伴每一位爷爷奶奶解锁这项“水上作画”的浪漫技艺。待颜料在水面晕出喜欢的模样,像是撞出层层叠叠的波浪纹,或是像花瓣绽放般的放射纹,颜料的光泽与丝巾的柔滑质感交织,连指尖都能触到一丝水润的温柔。这份“在水上创作,让丝巾承载独一无二美好”的体验,不仅让大家触摸到水拓艺术的奇妙,更把“亲手创造美”的小确幸,悄悄藏进了这条带着温度的丝巾里。



“岁月故事墙——温情分享站”静静坐落,没有热闹的手作动静,却藏着最动人的时光暖意。志愿者在这里化身“时光倾听者”,轻声问一句“爷爷奶奶,要不要把心里的小念想写下来,贴在墙上呀。”得到回应后,再双手递上一张便签纸和一支彩笔,遇到握笔不稳的老人,志愿者不会直接代笔,而是轻轻托住老人的手腕,顺着对方的力道,陪着一起慢慢写,笔画歪歪扭扭却格外认真。每一张写好、画好的便签,志愿者都会小心翼翼地贴上网格架,歪扭的字迹、简单的线条,在暖光下渐渐拼凑成一面“岁月故事墙”。



游戏互动区则处处洋溢着怀旧气息与欢乐氛围。“怀旧套圈”环节,志愿者提前将毛巾、木梳、卷纸等实用奖品整齐摆放,再将套圈分发至爷爷奶奶手中,全程在旁轻声鼓励、适时指导,用欢呼为套中奖品的老人喝彩,用笑容与安慰陪伴未套中的爷爷奶奶再次尝试,现场充斥着欢声笑语。


“轻趣纸杯消消乐”摊位以“低强度、高趣味、强陪伴”为核心,成了老人们最爱的“轻松挑战角”。整个游戏没有输赢,没有计时,重点就在“轻松参与”,奶奶拿起纸杯,看着顶端的乒乓球轻轻落在下一层杯口,再把空纸杯整齐摆在旁边,看着“小金字塔”一层层变矮,脸上的笑意也慢慢变浓。这场不慌不忙的“消杯”小挑战,让爷爷奶奶们在专注又放松的状态里,既动了手、练了专注力,更收获了许多的小乐趣。


游戏进行期间,“欢乐舞台”环节同步开启。志愿者们依次登台,用清亮的歌声传递祝福,以轻快的舞蹈点燃氛围,鲜活的表演为现场注入满满活力,让老人们纷纷跟着节奏轻轻拍手,随着气氛逐渐浓烈,老人们也想要积极“开麦”,主动的给大家欢唱了几首,整个养老院俨然成为一片欢乐交融的海洋。




此次重阳节敬老活动,不仅以丰富多元的互动环节,为百福养老院的老人们带去了节日专属的关怀与精神慰藉,有效缓解了孤独感;更让参与其中的学生志愿者,在与老人的近距离相处中,真切感受岁月沉淀的温度,切实培养了责任意识与敬老情怀。未来,“益”起伴老专项志愿服务队将持续深耕老人关怀领域,以更贴心的策划、更多元的形式开展志愿服务,让“敬老、爱老、助老”的中华传统美德在实践中不断传承、持续发扬。

撰稿:王钰茹
摄影:王伟先
供稿:艺术传媒学院团总支志愿服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