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志愿服务 > 正文

防毒技能Get!从“答题”到“实战” 教你火眼金睛辨毒品——晋中信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626”大学生禁毒专项志愿服务队

发布时间:2025-10-31阅读数:

“这个长得像小熊软糖的居然是新型毒品!”“抢答!冰毒是合成类毒品,我记得视频里看过!”10月29日下午,由信息工程学院“626”大学生禁毒专项志愿服务队主办的“禁毒知识闯关赛,青春护航我来赛”活动在上河书院204圆心·青春社区剧场火热开赛,这场把禁毒知识变成“闯关游戏”的赛事,让晋中信息学院学生在趣味竞技中解锁防毒技能,以青春力量筑牢校园禁毒“防火墙”。

开场“敲警钟”:3分钟视频戳中校园防毒痛点

“以为是闺蜜分享的网红奶茶粉,没想到是伪装毒品;以为是酷炫的水果味电子烟,实则藏着合成大麻素……”活动开场,一段聚焦校园新型毒品的短视频瞬间让热闹的教室安静下来。视频里,和日常生活高度相似的“毒伪装”案例,让在场学生直呼“没想到”“太隐蔽了”。“别觉得毒品离我们很远,这些‘伪装者’可能就藏在聚会的零食袋、宿舍的书桌角!”主持人结合视频案例“敲黑板”,用“青春只有一次,绝不能被毒品按下暂停键”的真挚话语,瞬间点燃了大家“学知识、防毒品”的热情。

三轮“玩通关”:从“纸上谈兵”到“实战练兵”

不同于传统的禁毒宣讲,本次活动把知识点变成“闯关关卡”,12名参赛选手化身“防毒勇士”,在三轮比拼中过五关斩六将,把禁毒知识学扎实、用熟练。“鸦片、海洛因属于什么类型毒品?”“《禁毒法》规定的禁毒工作方针是什么?”首轮比拼,选手们通过抽签分组答题,题目涵盖传统毒品与新型毒品的基础认知。面对这些“送分题”,选手们应答如流,有的甚至能说出“芬太尼类毒品属于合成阿片类,成瘾性是海洛因的50倍”等延伸知识点,展现出满满的“知识库存”,6名选手轻松闯过第一关。

“这包‘柠檬茶粉’和超市买的有啥不一样?”“这个卡通贴纸摸起来怎么有点黏手?”第二轮“情景辨识”环节,现场摆上了“大惊喜”——数十种新型毒品仿真模型,从伪装成饼干的合成大麻素,到做成邮票模样的LSD,每一件都和日常物品“长得一模一样”。选手们化身“侦探”,凑上前仔细观察颜色、闻气味(仿真模型无实际危害),结合题目快速判断。“3、2、1,开始抢答!”决赛环节,抢答器成了“制胜法宝”。“下列哪项是合成毒品?A.吗啡 B.冰毒 C.大麻”题目刚念完,选手杨嘉吉迅速按下抢答器:“选B!吗啡从鸦片里提,大麻是植物,只有冰毒是人工合成的!”清晰的逻辑和果断的反应,让她拿下关键一分。随后“‘笑气’属于毒品吗?”“发现涉毒线索该打哪个电话举报?”等题目接连抛出,选手们你追我赶,台下同学也跟着“隔空答题”,教室变成了热闹的禁毒知识“竞技场”。

收尾“再出发”:防毒种子播撒心田

竞赛落幕,获奖名单在全场期待中揭晓,一、二、三等奖各归其主,颁奖仪式上范志刚老师为获奖选手颁发奖品,手中的荣誉不仅是对她们知识储备的认可,更是对其主动扛起禁毒责任的嘉奖,现场持续的掌声,既是对选手的祝贺,也是在场的学生对“青春无毒”理念的集体认同。

“这份奖品,更是一份沉甸甸的‘防毒责任状’!”颁奖环节,范老师为获奖选手送上禁毒主题文创礼品,鼓励大家“把赛场上学到的知识,变成守护自己和身边人的‘防毒武器’”。活动最后,现场学生扫码填写禁毒问卷,还踊跃报名成为“阿信的禁毒宣传员”,要把学到的“防毒秘籍”分享给同学、家人。

参赛选手感言

“准备比赛的过程让我系统地学习了禁毒知识,深刻认识到抵制毒品是每个青年的责任。这份荣誉是鼓励,更是鞭策,我将用实际行动去影响身边的同学。”

——财务(对口)2401班 杨嘉吉

观众感言

“观看比赛的过程就像上了一堂生动的禁毒课。选手们的精彩表现和清晰的题目解析,让我记住了很多关键知识点,尤其是新型毒品的伪装性,让我提高了警惕,我也会将今天学到的知识分享给身边的同学和朋友,提醒他们共同防范。”

——数字2501班 成水鑫

撰稿:范志刚 许海鑫

摄影:李璐瑶

供稿: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