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细雨如丝。中秋的月韵尚未消散,国庆的欢歌仍在回荡,为延续双节的欢乐氛围,给养老院的老人们送去跨越时节的温暖与陪伴,10月10日,行走的力量专项志愿服务队20余名志愿者冒着淅沥小雨,带着精心准备的节目与食材,走进当地养老院,开展“双节余温揉饼乐 养老院里献演欢”主题活动。尽管雨水打乱了原有的集中表演计划,但志愿者们以“入户献演”与“手工制饼”两大特色环节,在雨雾氤氲的小院里,为老人们编织了一段满是欢笑与温情的时光。
入户献演:方寸房间里的“移动舞台”
“李奶奶,我们来给您唱歌啦!”伴随着轻柔的敲门声,志愿者们的声音打破了养老院午后的宁静。受降雨影响,原本计划在庭院开展的集中表演,临时调整为“入户献演”——志愿者们分成3人小组,携带便携音箱、魔术道具与手写歌词卡,走进老人们的房间,把“舞台”搬到了老人的床边、桌旁。
在张奶奶的房间里,志愿者们轻声唱起《红星闪闪》,熟悉的旋律刚起,张奶奶便下意识地跟着哼唱,手指还轻轻打着节拍,和志愿者们合唱起来,一曲结束,张奶奶还意犹未尽,带着怀念的神情,缓缓唱起了《母亲》,歌声里满是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另一间房间里,魔术表演正带来阵阵惊喜:志愿者手中的纸牌忽隐忽现,火花在掌心瞬间变成玫瑰,王奶奶看得眼睛发亮,忍不住拍手叫好,“太神奇了!你们这手艺真不赖!”
表演间隙,志愿者们没有急着离开,而是拉过椅子坐在老人身边,陪他们唠起家常。刘奶奶翻出抽屉里的老照片,给志愿者讲起自己年轻时的故事;志愿者小杜了解到王爷爷对书法颇有研究,便走进屋内,与爷爷热切地探讨起书法知识。从笔法的运用到字体的演变,一老一少交流得十分投入。雨声敲打着窗棂,房间里的交谈声、笑声交织在一起,小小的空间里满是跨越年龄的温情。志愿者们的脚步走遍了养老院的每一间老人宿舍,把欢乐与陪伴送到了每位老人身边。




手工制饼:揉进心意的“双节甜意”
与此同时,养老院的厨房里,另一组志愿者正专注地投入冰皮月饼的制作,空气中弥漫着糯米粉的清香与馅料的甜意。桌上整齐摆放着白色的冰皮面团,以及豆沙、板栗等馅料,还有印着各种花色的模具——这些都是志愿者们提前一周采购、准备好的,只为让老人们吃到新鲜、可口的月饼。
“揉面团要顺时针转,力度轻一点,不然冰皮容易破。”有过烘焙经验的志愿者小牛,一边演示一边向身边的同伴讲解技巧。大家围坐在长桌旁,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揉制冰皮,将面团搓成均匀的小圆球;有的专注称量馅料,确保每个月饼的分量一致;还有的拿着模具,将包好馅料的面团压成一个个造型精致的月饼。刚开始,不少志愿者的动作还略显生疏,冰皮偶尔会粘在手上,馅料也会不小心露出来,但大家互相帮忙、反复尝试,很快就掌握了技巧。
中途,完成入户献演的志愿者们也赶来接力。刚陪老人聊完天的小张,洗干净手就加入了制饼队伍,“刚才听王奶奶说爱吃豆沙馅,我得多做几个豆沙的!”志愿者们一边揉着面团,一边分享着入户时的趣事:“张奶奶唱歌特别好听,下次可以带个话筒来,让她当‘主唱’!”活动室里,雨声、笑声、讨论声交织,一个个雪白的冰皮月饼在手中逐渐成型,每一个褶皱、每一道花纹里,都藏着志愿者对老人的心意。




心意传递:雨雾中的“温暖约定”
傍晚时分,雨势渐渐变小。志愿者们将所有做好的冰皮月饼小心翼翼地放进盘子里,随后,大家再次走进老人房间,将这份带着温度的“双节礼物”送到每位老人手中。
“爷爷奶奶,这是我们自己做的冰皮月饼,您尝尝!”志愿者小李将月饼递到李奶奶手中,李奶奶拿起月饼凑近闻了闻,“真香啊!谢谢你们,还想着我们这些老人。”张爷爷捧着月饼,拉着志愿者的手不停道谢:“你们冒雨来陪我们,又唱歌又做月饼,比家里人还贴心!”



离别时,老人们纷纷走到门口,挥着手,眼神里满是不舍。“下次一定要再来啊!”“我们等着你们!”志愿者们也笑着回应:“爷爷奶奶放心,我们很快就来!”雨雾中,老人的叮嘱与志愿者的承诺交织,成为这个秋日里最温暖的约定。
此次活动,虽因雨水改变了形式,却让关爱更加贴近人心。入户献演的欢歌与魔术,是送给老人的“精神甜汤”;亲手制作的冰皮月饼,是传递温暖的“味觉礼物”。未来,青年志愿者团队将继续带着真诚与热情,开展更多元、更贴心的关爱活动,用陪伴驱散孤独,用行动传递温暖,让养老院的老人们始终能感受到如同家人般的关怀,让每一段晚年时光都充满欢笑与幸福。
撰稿:王彬洁
摄影:行走的力量专项志愿服务队
供稿:行走的力量专项志愿服务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