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志愿服务 > 正文

不是吧 幼儿园非遗课开了滤镜 漆扇捞出水变“彩虹” 拓印纸叠出新年海报——晋中信息学院“七彩故事会”关爱儿童成长行动专项志愿服务队

发布时间:2025-11-13阅读数:

当非遗古韵撞进童真世界,当青春志愿牵起幼儿小手,一场传统工艺的“非遗小工坊”在太谷二幼悄然升温!11月12日下午,艺术传媒学院志愿服务部“七彩故事会”关爱儿童成长行动专项志愿服务队举办的“漆扇拓印乐,萌娃玩转非遗韵”主题活动,从调色笔触到拓印肌理,从独自创作到组队分享,这场藏在幼儿园里的非遗课,让孩子们在动手间把“传统工艺”变成摸得到、带得走的童年惊喜。

双区高能体验 调色勾纹+拓印盲盒

A区·漆扇“调”出来:我的颜色我做主!

志愿者化身“漆艺魔法师”,手把手为小朋友们演示“滴颜料、勾纹路、慢旋转”的转扇秘诀,用童趣化语言拆解操作步骤,让孩子们轻松掌握水拓漆艺的核心技巧。

志愿者刚演示完“转扇秘诀”,小朋友就举着空白扇子挤到水桶边开始创作,滴完蓝、黄、紫三种颜色,用小细棍在水里“画”了个五角星,彩色纹路瞬间像“炸开的烟花”,引得周围小朋友阵阵欢呼。当白扇从彩色水桶里捞出来的瞬间,原本的纹路牢牢“粘”在扇面上,晕染出独一无二的渐变效果。孩子们举着自己的作品,脸上满是成就感。志愿者笑着递上吸水纸:“这就是传统漆艺里的‘晕染’,你们都是小小漆艺师啦!”

B区·拓印“盖”出来:模板一压,惊喜就上线

另一边的拓印区,“盲盒式快乐”同样人气爆棚。志愿者准备了威风的醒狮、圆滚滚的福字,还有“新年快乐”“暴富”等多种拓印模板。孩子们攥着模板往纸上一按,蘸上金闪闪的颜料轻轻一抹——“哇!我的‘福气’印好啦!”“你看我的醒狮,像不像年画上的!”刚开始,有孩子因为颜料涂太多把模板糊住,志愿者就教他“用海绵轻轻拍”;后来,孩子们学会了“叠印”:先盖个“福”字打底,再叠印只小老虎在旁边,一张拓印纸转眼就变成了热热闹闹的“新年小海报”。

轮换衔接 “转扇达人”秒变“拓印高手”

“交换区域啦!记得带上你的‘专属漆扇’。”40分钟后,孩子们在志愿者的引导下有序换场,刚体验完漆扇创作的孩子扑向拓印模板,完成拓印的孩子则盯着颜料桶跃跃欲试。志愿者提前准备的晾干架、作品收纳袋让流程井然有序,漆扇直立摆放不蹭花、不糊字,拓印纸妥善收纳方便后续“补细节”,幼儿园老师点赞:“这些小安排,满是‘完满实践’的细心!”

当“魔法扇”遇上“拓印画” 这是童年给传统文化的“回信”

活动尾声,一场热闹的“非遗创意展示会”正式开启!孩子们纷纷举起自己的“双份作品”——这些带着颜料晕染痕迹、边缘有些歪扭的漆扇,这些印着“小老虎”“福气”的拓印纸,其实是传统文化最柔软的“童年注脚”:对孩子来说,这是“水桶里转出来的魔法”;对志愿者来说,这是“用实践让非遗变可爱”的完满答卷;对文化传承来说,这是“把传统工艺种进童真里”的温柔启蒙。

活动在“彩虹扇海”的大合影中落幕。此次活动的意义,远远不止完成一把漆扇的创作,和学会拓印技巧。而是将漆扇制作和拓印技艺这两项传统非遗,从“手机里的视频”变成“可触摸的体验”。不仅让孩子们在动手创作中感受了传统工艺的魅力,更在心中种下了文化自信的种子。未来,“七彩故事会”关爱儿童成长行动专项志愿服务队将继续创新形式,深耕儿童公益美育领域,以更多元、更有趣的形式搭建传统文化与童年的桥梁,让完满教育的实践光芒照亮成长之路,让非遗薪火在童真岁月中代代相传。

撰稿:牛玥莹

摄影:艺术传媒学院团总支志愿服务部

供稿:艺术传媒学院团总支志愿服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