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11月5日下午由箕城书院举办的“品悦文化经典,悦享诗意青春”文化传承周开幕。花艺协会作为书院主要社团参与了此次开幕式。萧瑟的冷空气丝毫没有吹灭社员们对压花这一艺术的热情。花艺协会社长王琳娜带领社员们一同制作花艺。不一会儿两个小桌上就摆满了社团成员做的手工花花束以及种植的蕨类植物。

活动现场压花制作
手工花花束,于青春一份美好。在本次活动开始的前一周,花艺协会的社员们就开始了手工花的制作。每个社员在自己的空闲时间准备好手工花材料。回到工作室后,社长用皱纹纸、彩带等材料进行了简单的包装,形成简单的花束。
蕨类植物作为压花的主要材料,有着很重要的功能。大大的叶片,取其一可作为一棵树或分支造型;薄薄的叶片,减少了压花过程中的难度。蕨类植物又名羊齿植物,由于它们不能开花,所以在高等植物中被列为比较低级的一个群类。这类植物由来已久,远在3亿年前大都长成高大的乔木状,生长十分茂盛。在泥盆纪末期到石炭纪的漫长岁月中,这类植物称霸着地球绝大部分地域,因此考古学家把那个时代称为蕨类时代。二叠纪以后到三登纪由于地球演变这类植物才大部分灭绝,其遗体埋藏在地下而形成了现代的煤炭层,目前存留下来的都是些小型的草本植物。

社长现场压花相框的制作
所谓压花,是将植物材料进行保色、定型、压制、干燥处理后,再按花的色彩、形态、质感、韵律等特点适宜搭配,制成具有绘画风格的艺术作品。中国的压花文化历史悠久,从唐、宋时期有关“红叶题诗”的传说中便可以断定,我国很早便有了压花艺术的意念与雏形。我国民间从事压花艺术创作的人不在少数,但多数匿名,没有形成流派和体系。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北京的香山红枫、黄栌叶制成的书签、贺卡成为当时压花制品的典型代表。至90年代初,受国外压花艺术影响,中国大陆开始了具有艺术创作内容的压花艺术的传播与流行。在艺术创作上,我国的压花风格自成一派,开发出卷轴式、屏风式等颇具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压花产品种类,使压花艺术作品成为具有独特魅力的装饰品。

蕨类植物的展示
创意压花,跟紧时代。如今的压花作品也依旧传承着古时压花的风格。我们可以看到,社长王琳娜制作的的作品:相框中的永恒、手机壳之美……虽是小植物,发出耀眼光。“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中国传统压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未来之路任重而道远。希望在这次文化周的举办下,压花艺术能发扬传统艺术文化之“魂”,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鲜”起来、“美”起来。

社长和社员们制作的手工花束展示
(作者:花艺协会 编辑:zhuoy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