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千年珐琅工艺与现代创意相遇,当冷冽铜丝与绚烂彩砂交织,一场融合传统与当代的艺术体验在箕城书院思辨力大厅悄然展开。10月15日下午,智能工程学院“智艺星”赋能成长计划第5期:丝缕鎏彩珐琅绘活动顺利开展,吸引了众多学子踊跃参与,亲手封存属于自己的“流光印记”。



本次活动围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掐丝珐琅”展开,活动分为开篇讲解、溯源解密、实践操作与作品分享四个环节,通过沉浸式手作体验让同学们在艺术创作的同时感受匠心精神,理解传统工艺的文化内涵,感受千年非遗技艺的永恒魅力,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在“掐丝珐琅知识点讲解”环节中,主持人介绍了珐琅工艺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脉络。掐丝珐琅起源于波斯,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至明清时期达到艺术巅峰。它以金属为胎,釉料为色,经高温淬炼而成,被誉为“火与金属的艺术”。其绚丽的色彩和独特的质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仅是一种技艺的展现,更是历史与艺术的完美交融。



为了让古老的珐琅工艺更贴近现实生活,活动将传统制作工序进行创新性简化,原本需要“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六步完成的复杂工艺,被精心设计成“上胶、掐丝、调砂、填色”四个易于上手的环节,从弯折铜丝勾勒图案,到选用天然矿物彩砂填充色彩,细软的铜丝在同学们手中逐渐变成花朵、月亮,甚至是自己名字的首字母。不少同学第一次感受到金属在指尖的柔韧与力量,体验到匠人“以铜为笔”的创作乐趣。



接下来的“填色”环节更是将创意发挥到极致。活动现场准备了不同的天然矿物彩砂,从清透的天蓝到温润的暖橙,色彩斑斓,美不胜收。同学们自由搭配色彩,用小勺子细心地将彩砂填入铜丝勾勒的轮廓中。这一刻,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在方寸之间完美融合,每一件作品都成为同学们个性与情感的独特表达。



活动最后,几位同学手捧自己的珐琅作品,分享了参与本次活动的感悟与收获:“原来珐琅不只是博物馆中的展品,而是我们可以亲手触碰、用心感受的艺术。”他们通过亲身体验,不仅领略了千年珐琅技艺的精妙,更在铜丝与彩砂的碰撞中,体会到传统工艺蕴含的匠心精神。大家纷纷表示,将把这份对传统工艺的热爱转化为行动,成为非遗文化的传播者与守护者,为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当最后一抹彩砂轻轻点缀,带着温度的铜丝在光影中流转,这场珐琅艺术体验缓缓落下帷幕。那些被创意与匠心温柔充盈的时刻,已成为这个秋天最独特的记忆。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非遗技艺的体验,更是在智能学子心中播下一颗热爱传统工艺的种子,待其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这颗种子继续生根发芽,共同绘就智能学子的青春画卷。
撰稿:张世优
摄影:王培琪
供稿:智能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