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程学院
5月21日7:00,智能工程学院开展戏剧晨读活动朗诵《雷雨》。《雷雨》是年仅23岁,清华大学的学生曹禺挥笔写下惊世之作,同时造就了中国话剧史上的一个辉煌的里程碑。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以对话的形式诵读了《雷雨》。这个让人昏昏欲睡的早上,在同学们饱含激情的朗诵声中,也变得热烈激昂起来。大家仿佛看到了三十年的漫漫时光,三十年的爱恨纠葛,三十年的泪与鲜血铸就的一场悲天恸地的雷雨.这雷雨下冲刷的,是中国封建旧社会吃人的礼教传统,是剧中人痛苦与矛盾交织的情情仇仇,是命运之神狞笑的薄薄嘴角……一场雷雨,一场梦、梦醒之后,一切成空。戏由宁静开场,又以宁静收场,一切归于平静。
当代的中国大学生,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话剧作为一种视听舞台艺术,是城市生活的艺术表达,是精致生活的舞台演绎,亦是社会焦点的真实呈现,每一部剧都是一部精彩的人生之旅。精致的舞台上,演员们的一颦一笑,一甩袖一扭腰,那种真实摈弃了炫目的虚假,让现场的我们伸手可及、触目可感。话剧中的角色映照着现实中的凡人,艺术和现实竟是如此贴近,好的话剧使人如沐春风,可以感染人、塑造人。

经济与管理学院
在熹微的晨光下,学子齐声朗诵《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感情饱满的声音因几百人的集聚更显气势宏大,铿锵有力的声音四面八方。回想那年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梁启超先生适时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以热血呐喊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对肩负建设中国重任的中国少年寄予无限希望。所幸,有那么一批青年站了出来,以五月的花海用青春、生命拥抱了未来!218个字,在同学们面前展开了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那强烈的责任感以及那个时代对青年的谆谆教诲震撼了同学们的心灵,磅礴四海的气势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热血沸腾。不管是过去、未来,还是当下,国际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始终掌握在当代青年人的手中。青年们只有着眼于现实,从身边事、力所能及的事做起,以小爱汇集大爱,铭记五四精神,不忘历史使命,中国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不倒。

食品与环境学院
5月21日7:00,食品与环境学院2018级学生于5号教学楼进行戏剧晨读活动。《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著名戏剧作品之一,同学们一同坐在教室去感受戏剧文化,感受其中的爱情故事。莎士比亚用诗情画意的笔触,使悲怆的死闪耀着人性的灵光,回响着浪漫的旋律,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死改造现实生活的方式,使未来生活在两个世仇家庭的青年人不会再重蹈覆辙。他们用年轻的生命预示充满希望的明天,而爱情主题成就了这部古典爱情传奇的经典之作。“一日之计在于晨”,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彰显着独属于这个年纪该有的青春活力,一字一顿间,散发着戏剧的独特魅力。一名同学在台上领读,下面的同学跟读,在这样的场景中,在文章的抑扬顿挫之间,同学们感受着莎士比亚那独具一格的文学特色。也在故事情节的转变中,莎士比亚的理想以及对爱情和友谊的歌颂被同学们所了解。正是在这一遍遍的朗读中,戏剧文化在无形中被传颂,同学们也在诵读中感受着文化经典。

外国语言文学系
是否记得晨起的第一缕曙光,依然闪耀;是否记得自己曾经忙碌的身影,不忘初心,继续前行。5月21日7:00,外语系开展了戏剧进晨读活动,同学们重温经典台词,感悟经典戏剧,通过戏剧感悟人生的喜怒哀乐,寻找心底的诗和远方,拾起埋在心底的情怀。“一个人要是把生活的幸福和目的,只看作能够吃吃睡睡,他还算是个什么东西?”这是《哈姆雷特》复仇前的独白,也是外语系学子的共同发声。同学们用饱满的热情、激昂的语言表现了哈姆雷特的坚定与果敢、表现了情节的振奋人心。同学们通过激情澎湃的声音、丰富的面部表情将人应该因为精神的伟大而伟大,用自己的思想和智慧改变这个世界的意义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一个人面对众叛亲离时,总是会对人生充满绝望。“人只不过是行走的影子。”在接下来的戏剧朗诵中,同学们以一种领读的方式直观的感受《麦克白》中经典的台词。以此体现《麦克白》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他绝望的认为自己的人生愚蠢并且毫无意义。同学们也在诵读中对麦克白的人生闹剧感同身受。
(作者:团学信息中心整理 编辑:zhuoy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