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信条就是诚信。有了诚信,才会虚心,才肯丢下自己去理解别人,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去接纳别人。有了诚信,我们的心胸才会宽广,充实而富有内涵。为更好的感悟“诚信”,6月2日,在2号教学楼401教室,会计1401-1409,营销1401-1403以及对口营销专业举办了一次诚信教育主题班会。
其实,大学生总体的信用都是良好的。但是人总是会受到社会、学校、家庭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有时候做一件事,觉得累了,便放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告诉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就这样停吧;老师问你这道题懂不懂,敷衍的回答懂了,但此时你的脑子对这道题完全空白一片。所谓细节决定成败,这种小小的细节,可能便会是日后酿成诚信缺失的契机。

导员细心的讲解
高校不良学风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部分同学责任感和诚信意识的缺失。在校期间不储备相关专业知识、学习相关技能,如何应对“毕业即失业”的窘境?一位考研的大四同学说:“面临考研,才知道课堂上的知识多么重要。替课可能一时轻松,但长远来看,还是要为自己负责。”
杜老师针对“替课”问题,也阐述了他的看法,除了学生自身原因,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也在影响校园学风。诚信缺失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说假话、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虚假宣传等等,不一而足。大学生面对社会上的虚假之风,没有很强的防范意识,顶替之风在高校也开始蔓延。

同学们认真的听讲
在求职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在开始,我们都觉得,高学历、专业技能才能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但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扩招,高学历的人比比皆是。仔细想想,除了这些大同小异的条件,我们还能拿什么出来?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在当下社会上,可以没有钱,可以没有信仰,但是不能没有诚信。
吃饭我可以赊账,因为信任;出门我可以搭顺风车,因为信任;老板放心把重任交给我,因为信任;出门旅游我可以寄宿在别人家里,因为信任。信用卡可以说是诚信的代名词,通过其完善的信用模型,将每个人的信用量化成一个数值,虽死板却高效。小小的细节,像是考试作弊、公车逃票、逾期交费等,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总而言之,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把对科学认识的求真精神和做人方面的求真精神结合起来,才能无愧于时代,人生也才会有真正的意义上的价值。
也只有热爱真理,襟怀坦白,诚实工整的人才能为追求真理拼搏和献身。大学生要自觉建立道德防线,把诚实守信作为自己道德良知的红色警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