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下,树叶的清香、晨鸟的鸣啭,恬淡宁静自由和无求,这是一种只属于乡村的感觉。7月12日,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农谷+乡”农村金融教育调研实践团来到了山西省太谷县侯城乡范家庄村、浒泊村。

下田耕种的老爷爷
范家庄村位于侯城乡浒泊片山区,太谷县城16公里,是太谷县南面的最后一个村庄,是太谷与祁县的交界之地,从这里到祁县地界只有五公里,故有太谷南大门之称。
全村现有103户,人口238人,耕地面积1650余亩,这里生态植被茂密,主要以林业、牧业和杂粮为主导产业。这里的村民勤劳淳朴,以农耕为生,直到现在人们仍保持传统的农耕方式,使用传统的犁、耧、耙和驴、牛等牲畜进行耕种,保留着非常传统的农耕文化。

老爷爷与我们席地畅谈
当我们驱车抵达村庄时,遇到一位下田耕种回来的老爷爷,老爷爷虽然已年逾古稀,却仍是满面春风,神采奕奕。“这山里没有信号,不需要手机,而且我也不用会,我今年都75岁啦,有一儿四女,他们都在外边打工,很少回来。”老爷爷坐在马路上亲切的告诉我们。

诉说旱情的村民
这是一个干旱的夏天,气温高、降雨量小,导致村庄的收成不好,不少抗旱性不好的农作物全都干死了。山西省太谷县浒泊村内,水流稀少,暑热高温。“吃喝全靠那片地啊,地一旱,我们一家人连吃喝都是问题。”一位村民对我们的志愿者抱怨干旱的问题,同时我们也希望我们此行可以为这些村民们带来一些帮助。

配合我们写问卷的村民
那里的山很高,那里的人很少,那里甚至没有信号,但岁月早已告诉我们,只要面朝希望,生活很暖,花朵会开。

再见 我们的三下乡
从7月7日走到7月12日,从城市走到乡村,12名志愿者共走了山西省太谷县3个乡13个村,想了不曾想,做了不曾做,了解了不曾来过的乡村,步履不停,对“农谷+乡”农村金融教育调研实践团每个队员来说这是一场不同的经历,谢谢你,我们的三下乡。

在半山腰用泥土建成的屋子
山里太阳的光芒,农家老窗户的斑驳,郁郁葱葱的逶迤山峰,崎岖蜿蜒的山间小路,这样的情景在某种程度上称得上唯美,也能让久居在繁华城市的大学生们有一种新鲜感和满足感。

行走在山间的土路上
当到达每个村子“你们来啦,我去给你们召集村民!”后来就听着村里的广播阵阵响起,村委会的热情配合使团队调研工作顺利进行。

乡村的爱与问候
其中,有这样一位老人,微微下陷的眼窝里有着一双坚定的眼眸,看着忙碌的志愿者,老人从家里端出一盆杏儿招待着他们,“这么热的天,尝尝自家种的杏,味道怎么样”,老人亲切的问候向一股清流抚平了志愿者们心里因为炎热而带来的躁动,一颗小小的杏儿,却充满了温柔与爱。

“我们是来自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的学生,今天来咱们这为大家开一场关于金融知识的宣讲会。”团队负责人向村民们解释来由到。“我们手拿着钱用力在空中抖动,或者手指轻弹,均能发出清脆响亮的声音;而假币声音发闷,而且易撕断。”志愿者张烜玮同学为这些远离喧嚣的村民们普及着怎样识别假币的金融知识。

普及二维码 预防诈骗
“陌生人提供的二维码不能随便扫,不能贪图小便宜而损失财产。”志愿者张烜玮耐心的为村民们普及二维码的知识。

认真听宣讲的村民
毫无疑问,这些贫困山区大部分都是留守的的老人们,他们大部分不知道二维码是什么,年龄大的人学习新的东西的难度很大,让老人们提高自身的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法分子常常抓住这些弱点,进行诈骗,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给这些老人们讲清楚这些,预防被诈骗,让他们安享晚年。

挨家挨户实践调研
在老人们积极配合的同时,一些感慨依稀在每位志愿者的心间道出。“所填写的问卷老人们的回答大致是相同的,可见农村对文化、对金融知识的问题有多么匮乏。”而我们所进行的金融防范知识调研以及宣讲活动在此刻显得尤其重要。
此次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欢笑中结束了,我想无论何时我们还会记得那儿泥土的芬芳,下乡的乐趣和野果的入味。因为有了与“你”的相遇,我们的生活融入了更多的活力,从此我们的记忆再也抹不去“你”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