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他们在这大千世界相遇,是什么让他们在茫茫人海中相识,又是什么让他们在缤纷繁杂中相熟,那是一种缘分。三年的风风雨雨,三年的磕磕绊绊成长了他们。
2017年11月15日14:30在6号教学楼,2015级辅导员李小龙老师和同学们召开了每月一次的辅导员说完满主题班会,本次班会围绕“大三了,何去何从”这个话题进行了讨论。
最初的相遇 请慢慢长大
首先,李老师说到:“近年来发现,大三学生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有部分同学不分昼夜的为考研奋斗,准备继续深造,有的忙于考各种资格证,让自己的就业更具有竞争力;而还有一部分同学,他们看起来和大家一样,依旧是每天照常上下课,但是他们的生活很茫然,他们对于未来要干什么,甚至明天要干什么,都没有目标,没有规划,只是看着毕业的日子一天天地接近。我们是上了三流的大学,但不意味着我们以后要过三流的人生,我们并不比别人差。”李老师的一席话激起了同学们一腔的熊熊烈火。

指路的明灯 伴你一生
李老师与大家探讨大学生肩上的责任,作为一名有素质、有担当的大学生,大家必须有自己坚定的政治立场,在学院的完满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奉献精神与服务意识,塑造健康的人格。其次,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等;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要对自己的每一个行为负责,遵规守纪,做合格的大学生;对任何事情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在现阶段最不能急于求功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做违背良心的事情。
接着,李老师补充到:“一个好的情绪就成功了一半。”就这个问题,李老师提出三点。首先要懂得自我的欣赏,其次还要乐观的评估现状,最后要学会沟通。获得了同学们的一致认可。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李老师如是说道:“公益是需要智慧的,每个人都会有公益之心而并不是有钱人才能做。有些人认为一块钱微不足道,可是一块钱可以分成十个一角的。中国十几亿人每个人捐出一块已经是一个巨额数字了何况全世界。”

面向未来 无所畏惧
在会议的讨论期间,与会人员纷纷结合自身情况对我系公益事业的开展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和建议。发言中,同学们谈到:“我们更关注失能老人,特别是低收入、贫困家庭的失能老人,改善失能老人生活境遇和品质,对于养老机构和从事养老事业的他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对此,安老师表示,今后他们要加强与事业发展中心的联系,积极参与“关爱失能老人行动”,逐步提升我系公益部门养老服务水平。

用最执着的声音 说出最坚定的信念
无需感慨青春瞬时的流逝,无需留恋生命表面的虚妄,无需埋怨生命暂时的贫瘠,更不用去做一些不着边际,不劳而获的梦想。做我们想做的,不是所有看不到的都不存在,同样,不是所有没有回应的都没有结果。
时间流逝,这次活动也接近尾声,但李老师的话却给他们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活动也在韵味深长中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