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风采 > 正文

【三下乡】一方之水 养一方民 守一方土——远景学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调研实践团”三下乡之行

发布时间:2018-07-18阅读数:

“行经百度水,只是一漳河。不畏奔腾急,其如转折多。”

——谢榛

作为拥有“天脊之水”的美称的浊漳河,浊漳河流经整个上党盆地,流水稀少,但不绝如缕,蜿蜒曲折,碧水清幽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作为世代繁衍生息在这里的五村人民,对于世代养育他们的“母亲河”——浊漳河,有着独特而深厚的感情,对于“母亲河”的健康状况,也是令这里的人民倍加关心的问题和重点关注的话题,为了保证浊漳河的健康状况,解决河流污染问题,远景学院“暖风”服务队“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调研实践团”于7月17日亲身体验,走近流经五村的浊漳河,对河水进行环境质量检测以及下河清理垃圾。

【三下乡】一方之水 养一方民 守一方土——远景学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调研实践团”三下乡之行
踏上拯救之行

夏日林间传来阵阵蝉鸣,万里无云的天气为志愿者们提供了极佳的检测环境,他们提着行囊,背着背包,带着工具,走在通往浊漳河的林间小道上,雨后的空气中混合着泥土的芳香,同时也让道路上的土壤变得稀疏松软,杂草丛生,乱石林立,志愿者们深一脚浅一脚的互相搀扶着向前摸索,几经曲折,最终来到了浊漳河边。

【三下乡】一方之水 养一方民 守一方土——远景学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调研实践团”三下乡之行
雨后河流垃圾浮

【三下乡】一方之水 养一方民 守一方土——远景学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调研实践团”三下乡之行
泥泞的道路
步履阑珊

到达浊漳河岸,志愿者们发现雨后的河流变得更加湍急,河中不时飘过一些酒瓶,编织袋等垃圾。岸边鹅卵石堆如山高,其间夹杂着大量的废品垃圾,现场变得凌乱不堪,面对现场的情况,志愿者们决定先下河清理河中飘浮垃圾,午后三点的烈日晒得让人睁不开眼,河流温度逐渐上升,志愿者们头戴草帽,拿出准备好的竹竿,彼此互相帮扶,小心翼翼的摸索到河边,将河中漂流而过的垃圾一一拦截收集起来,河岸边在雨水的冲刷下显得凌乱不堪,空瓶子,塑料袋,塑料管,酒瓶......志愿者们拿出准备已久的编织袋,三三两两的自发组织起来,耐心的将河岸边的垃圾倒进编织袋里,打包整理起来。在志愿者们的不懈努力下,河岸边的垃圾逐渐消失了踪影,河流逐渐变得清冽起来。看着清澈的河流,一位志愿者有感而发道:“浊漳河是乡亲们的母亲河,是生命之源,许多年来滋润着上党盆地百亩良田,是乡亲们得以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的基础,这几天,我们与他们同饮一江水,保护浊漳河,用绵薄之力为他们留下一江碧水,一片蓝天。”

【三下乡】一方之水 养一方民 守一方土——远景学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调研实践团”三下乡之行
为治理河水献策献力

看着浊漳河略显污浊的水质,志愿者们群策群力,想办法改进水质,有的。学建议用河网过滤水质,有的同学建议加强岸边植被种植,减少水土流失,有的志愿者建议当地加强河水污染防治的宣传力度,减少人为污染,在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过后,最终志愿者们决定用岸边的小块鹅卵石加固河流中的泥沙沉淀。他们用编织袋将岸边小块的鹅卵石一一收集起来,有的晶莹剔透,有的玲珑饱满,有的朴实无华,最终,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鹅卵石被小心的投放到江中。带着志愿者们的期望与祝福,它们在河中微波荡漾。

池面映着夕阳的余辉,平静得象一面金光灿烂的镜子。在树林中间,远远地现出一个小村子。流水一群家畜混合着鸣声吠声和蹄声,像音乐合奏一般,我们满意地看着平静如镜面,波光粼粼的河面,构成了一幅祥和的世外桃源风景画面。

【三下乡】一方之水 养一方民 守一方土——远景学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调研实践团”三下乡之行
保护浊漳河
我们在行动

(作者:薛 峰 撰稿:王朝颖 编辑:zhuoy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