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大数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的“兴村梦”团队在吴家庄开启了他们的“农之初体验”。此次活动紧紧围绕“助农圆梦”主题开展,以“服务三农”为宗旨,通过深入农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村名带志愿者前往

爷爷 我来帮你扛
身亲行 我们来做
为了能切身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劳作,志愿者们跟随当地的村民踏上了他们的助农帮农之路。到达农庄,一眼望去,植被生长茂盛,有的杂草长势胜过那些花草树木。志愿者今天的任务就是为种植的这些树苗除去杂草。当地的老伯身先士卒走到我们前面为我们“打了个样”,同时给志愿者们讲解到:“不同种类的树苗,周边的杂草种类是有一定的差异的,像这种绿化环境类的树苗周围主要是黑麦草和高羊茅这两种,这个拔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连根拔起……”听完这些,不禁感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简单八个字用来称赞吴家庄的这位老伯已经不以为过。

我们一直都在

虽然很累 我们骄傲
炎骄阳 我们无惧
普及知识后志愿者们便亲自下手尝试着去除草,想要彻底清除这些杂草并非易事。32℃的环境下,志愿者们分成小组有条不紊的迅速的投入到事先分配好的劳动区域,开始了一场别有趣味的拔草比赛。不怕脏、不怕累,挽起袖子、裤腿,抡起镰刀开始劳动起来。额头上的水珠一滴一滴的留下来,此时此刻汗流浃背中志愿者感受到的是劳动的趣味,在田间挥洒的汗水早已展现出大家的爱心和意志。

你们辛苦了
垒成果 我们骄傲
一堆堆杂草垒在道路两旁,农庄里只剩下整齐的树苗。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志愿者没有一个人怕脏、喊累。热火朝天,争先恐后的劳动场景下是志愿者们一起劳动的乐趣。“树苗一般需要成长三年,待他长出粗壮的根后才能把他卖出去,去种下一棵树”。休息之余老伯为志愿者们解释了为何要种植周期这么长的绿化作物,一方面是为了养家糊口;另一方面就是希望通过自己可以为太古的绿化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完美的合影留念
听到这些,志愿者们走在大街上看着周边的树木是自己精心灌溉出来的那一刻,那种欣慰只有大伯心里才会真真切切感受到吧!望着老伯的背影,志愿者感慨说:“老伯的左肩边是生活,右肩边是责任。”
“这一次我们来到这个农场里,虽然说真的很累,我们的衣服都湿透了,在最后休息的时候,看到老爷爷满脸都是汗,为他擦泪的一瞬间我想以后我们可以把我们的专业知识与农业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实现科技致农,让老爷爷们不再那么辛苦。”
——志愿者左泽锋
“今天有了你们,这些杂草弄得很快,看到你们我就想到了我们那个年代哪有你们这样好的条件。孩子们回去之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千万不要荒废时光,你们一定要珍惜你们现在的机会。”
——村民老伯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