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在战火之中,注定西南联大要经受荆棘和坎坷。难能可贵的是,联大的师生们也在时刻关注着国家的生死存亡,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的热爱。师生们的共同努力,创造出了高等教育辉煌。
10月18日8:00,在2号教学楼401教室,艺术传媒学院2018级视觉、产品、动画全体学生相聚一起,在辅导员陈慧娴老师的带领下,共同感受了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如何在战火中“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陈老师引入主题
陈慧娴老师首先用“知识分子的长征”这一主题讲解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如何在战火的洗礼下完成转移,并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从“辞却五朝宫阙”到“暂住衡湘,又成离别”再到“穿越湘黔滇,落脚昆明”,三校师生带着三千里风雨陶铸出来的崭新精神风貌,到达西南边陲城市昆明,完成了中国现代史上一次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长征”。

陈老师认真讲解
为了帮助同学深刻体会西南联大师生艰苦的学习环境以及在困难下坚持特色办学的决心,陈老师从6个方面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西南联大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西南联大的校训“刚毅坚卓”,一曲校歌“满江红”,无不彰显着师生们浓厚的爱国情怀。合理的领导体制和行政组织系统促进了联大的成功运行;坚持教授治校是西南联大管理上的一大特色;合理设置院系结构,制定学制,实行学分制和选课制以及莘莘学子的爱国运动,使得西南联大在及其艰难的环境下依然弦歌不辍,硕果累累。

刚毅坚卓的西南联大

感受西南联大的办学特色
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从1946年5月10日起开始北归,西南联大八年的风雨历程就此划上了句号。陈老师最后总结到:西南联大从1946年解散,到现在已70多年了。那些当年声明卓著的联大学界名流如今大都已故去,当年意气昂扬的莘莘学子也都全部年逾古稀。然而,西南联大的精神并没有随着岁月的逝去而磨灭,“刚毅坚卓”、“自由民主”、“忠贞爱国”、“团结奉献”、“苦干实干”的宝贵精神值得当下的每一位教师和每一位青年大学生铭记和传承。

同学们认真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