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三月的来到,春天的气息亦随之而来,为在初春之际,使学生感受经典民俗文化,了解中华人民的伟大智慧,3月9日10:00,食品与环境学院动医1801班于箕城书院思辨厅开展“暮春之初,惊蛰之俗”完满班级活动。

团支为学生讲解惊蛰节气
辉煌文化 浓缩眼前
“惊蛰到、春雷响、万物长”,活动开始时,团支为同学们讲道:“惊蛰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这时候,气温回升较快,春意渐浓,此时入冬前伏土中的小昆虫也破土而出,过冬的虫卵也开始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应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重要气节。对于人类来说,惊蛰节气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通过团支的讲解,同学们深入了解到惊蛰的含义及重要作用。
民俗瑰宝 薪薪相传
惊蛰作为传统民俗,各地区地域性的生活文化多有差异,活动上,同学们分享其家乡在惊蛰时节的习俗文化,王芹芹同学分享道:“在陕西一些地区,惊蛰要吃炒豆,人们将黄豆用盐水浸泡后放在锅中爆炒,发出噼啪的声音,以此来象征害虫在锅中受热煎熬的蹦跳之声,寓意今年有好的收成。”班长讲道:“在山西的雁北地区,农民在惊蛰日要吃梨,意为与害虫别离。”同学们通过分享认识到地域文化的丰富性,且了解到中华民族传统的伟大文化。

班长分享家乡民俗
春意渐浓 保暖依旧
活动最后,团支告诫学生:“虽然近期春暖带来,但这时候,仍然不时有冷空气南下,可能会出现‘倒春寒’现象,所以更要注意保暖,时刻留意天气变化,随时加减衣物,可以早晚多穿衣服,避免风寒湿气的侵袭,预防感冒,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同学们认真学习经典文化
不同的地域,拥有不同的文化,作为新时代青年,更要保护与传承民族优秀经典文化,惊蛰过后,远在家乡的父老乡亲又开始耕地播种,种下希望的种子,进入繁忙的春耕时节。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更加认识到是时候用努力去浇筑梦想,与万物一起复苏,雄姿勃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