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贷作为一种面向在校大学生的借贷服务,因其“裸贷、收费混乱、暴力催收”等负面事件备受舆论质疑。为加强学生校园安全防贷意识,3月8日11:50,食品与环境学院辅导员刘亚萍老师于五教204室为2018级学生开展“理性消费,远离网贷”主题年级会。

刘亚萍老师主持年级会
虚假宣传 引诱贷款
随着现代网络迅速发展,网贷平台数量也明显增加。活动开始,刘亚萍老师针对网贷事件及其危害向同学们讲道:“网贷作为现实生活中危害大学生身智健康的危害之一,它不论是哪种形式,共同的特点就是虚假宣传,校园网贷的虚假宣传让学生误认为能还得起,而且手续简便,几乎没有风险提示,这让一些大学生难以抵御诱惑和欲望,最终‘上了贼船’。随之,校园网贷利滚利的计算方式远远超出了大学生承受能力,致使逾期不能还款,很容易陷入以贷还贷的情形,放贷人采取恐吓、殴打、威胁学生甚至其父母的手段进行暴力讨债,对学生客户的人身安全和高校的校园秩序造成重大危害。”

老师为同学们讲解校园贷的危害
网贷事件 层出不穷
零担保、零抵押、零利息……纵观各种校园网贷,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手段诱导学生消费是大多数校园网贷的主要原因。这正迎合了一些大学生容易接受的信用消费、分期付款消费观念。就校园网贷、裸贷等不良贷款暴露出的种种弊病,刘老师讲道:“校园网贷,作为一种消费贷款,尽管校园网贷外部环境在强监管下趋于好转,不良平台逐渐远离校园,但大学生的金融信用知识依然非常薄弱,亟待加强管理和引导。”

学生积极认识保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性
理性消费 远离网贷
活动最后,针对如何正确认识校园贷以及保护好自身权益,同学们以小组形式进行探讨,刘老师总结道:“作为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即便需要,也要贷助学贷款,不去沾染那些不良网贷,远离不良网贷才是根本。在日常生活中,先保证基本生活开支,保障电话畅通的基础上,再去考虑其他消费,避免月头山珍海味,月末馒头咸菜,保证相对稳定的生活品质,真正做到理性消费,避免网贷危害。”
作为本学期第一次主题年级会,其通过与学生互动的形式以及展示出许多真实案例的方式,真正提升同学们对校园网贷的认知水平,增强学生维护自身权益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网贷、裸贷等不良贷款的危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