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风采 > 正文

【完满班级】争锋向前 耀眼青春——食品与环境学院食安1701班完满班级活动

发布时间:2019-05-21阅读数:

放风筝是民间传统游戏之一,清明节节日习俗。风筝又称风琴、纸鹞、鹞子、纸鸢。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5月10日14:00,食品与环境学院食安1701班在二操场举办完满班级活动

活动前由生活委员拿班费买好各式各样的风筝,两点左右同学们陆陆续续到达操场,以宿舍为单位,每个宿舍一个风筝。接下来的时间就属于同学们了,放风筝需要两个人的配合,也考验同学们的默契与配合,前面的同学负责拉线放线,后面的同学负责把风筝拿起来,然后两个人一起跑,直到风筝吹起来。听起来十分简单,实践起来也需要一点点难度。一次不成功就再来一次,每个同学都非常热情的投入到本次活动中。

【完满班级】争锋向前 耀眼青春——食品与环境学院食安1701班完满班级活动
前期准备

风筝起源于中国,是一种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通信工具,第一个风筝是鲁班用竹子做的,后来只有皇宫里才有纸鸢。闽南语称风吹。风筝是一种比空气重的,能够借助风力在空中漂浮的制品。晚唐,人们在纸鸢上加竹笛,纸鸢飞上天以后被风一吹,发出“呜呜”的声响,好像筝的弹奏声,于是人们把‘纸鸢’改称‘风筝’现代以风筝,风琴作为统称,包括没有哨子的纸鸢。山东省潍坊市被称为风筝之都。

【完满班级】争锋向前 耀眼青春——食品与环境学院食安1701班完满班级活动
成功
放飞

风筝,中国北方称“纸鸢”,南方称“鹞子”。“风筝”这个名字,大约始于五代,据明代郎瑛《询匈录》记载,五代有位叫李邺的,在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在纸鸢头上系竹哨,放飞时,风入竹哨,发出像“筝”一样的声音,故名之为“风筝”。

风筝节起源于中国的唐朝,中国的很多城市也依旧有风筝节,而其他东南亚各国也几乎都有风筝节。不过可能是历经千年的变迁吧,这些国家的风筝节都已经不在同一个季节了。这些国家的风筝节加起来的话,节日的期限几乎延续全年。

【完满班级】争锋向前 耀眼青春——食品与环境学院食安1701班完满班级活动
团结
协作

马上步入大三的我们,同学们非常珍惜每一次班级同学相聚的时光,不仅促进友谊更能给大学生活带来很多快乐.同学们每天相处的时间并不多,希望以后的我们还会有这样的活动。

(作者:张卓雅 摄影:褚宇欣 编辑:zhuoy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