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翰墨书香,传承国粹经典。为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将毛笔字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后世。5月22日16:00,食品与环境学院食品1601班的全体同学在五教307室举行毛笔书法珍藏交流会完满班级活动。

同学们欣赏作品
书法雅尚 翰墨千秋
活动过程中,同学们兴致高昂,将大家认真书写的作品进行传阅、鉴赏,仔细地品味着毛笔字的艺术魅力。正所谓字如其人,大家所写的字体有的隽秀、有的柔美、有的洒脱、有的大气,大家都努力做到布局合理,字体美观。在传阅过程中大家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获益颇多。

点点笔墨彰显文化
书写经典 传承国粹
526宿舍的作品是刘媛媛同学写的是李日华的诗,《题画》,用楷书的模式,化在点画线条的浓淡,粗细,黑白,刚柔等变中表现出笔法和墨法的特殊韵味。同学们对楷体十分敬佩,一撇一娜就像打印体一样,书法艺术的本身是线条艺术,刘媛媛觉得 就如古人云:“不知笔法,安知墨法”,“字字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古代书论中“运墨而五彩具,是为得意。”这是她最得意的作品。

欣赏孟寅作品
闻笔墨香 体其魅力
最印象深刻的是孟寅同学的随笔,别具一格,有文人风骨。是“朱熹《墨梅》:梦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凛冰霜。如今白墨浑休问,且做人间时世妆。”
528的作品是刘雅同学随笔,没有写诗词,就是随便写的大字,但是力道深厚,力透纸背,别具一格。
最后大家经过交流探讨得出结论,历史上的中国书法家其风格各不相同,由此就有不同的美感因素产生,众多的优秀名作可以使人从中感受到或苍劲,古朴,或飞动,飘扬,或庄重规整,或清秀洒脱,或粗犷豪放,或疏朗空灵,或厚实沉重等等不同的或象征或抽象的意念。练毛笔字可以陶冶性情,锻炼意志,提升品格,启迪思维,培养情操。
通过这次活动,提升了同学们的书法了解程度和辨别能力,也给学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