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称读书有三境界:书到用时方恨少;书山有路勤为径;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有什么用,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部论语翻了又翻,系竹简的牛皮绳断了不知道多少次,守着四书五经读了半辈子,揣测古人留下的话语到底是什么意思,想了一生变了许多句子的味道,框出一堆边界力图把自己雕刻成第二个孔圣人,再用用熟练的锉刀把所有人变得和自己一样,着实可笑。
读书有用吗,这是一个问题。带着这个问题,5月22日10:00,食品与环境学院生技1802班于箕城书院共享大厅进行了以阅读为核心的完满班级活动,以此让同学们对阅读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感悟,希望借此可以让阅读的习惯进入同学们的生活,让全民阅读得到更好的实践。

一本书和一个人
阅读在今天
传媒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在古代它每一次发展都是惊动世界的变革,单单一个信息传播技术的突然改变不足以像核武一样瞬间就让世间天差地别,可是却总有一种时间沉淀下的厚积薄发,文字被记录在书简上时间长了触怒了秦王最后焚书坑儒,印刷术在欧洲混着资本萌芽一起掀起了文艺复兴,传媒是思想的载体所以也就和世间的变革有了某种冥冥中的联系,可读书有什么用呢,其实和生活最贴的思想变化不过是审美会因之发生改变,看见美好会多看两眼,可是再说回来虚无缥缈的美丑分别又有什么用呢,对错早就有了完善的框架,它伴着图片化阅读早就深入人心。

阅读理解
阅读和角落
这是一个读图的时代,这是好多年前传媒人就提出的一个口号,换一种角度却也是文字阅读的悲哀。进化学也不断地证明记忆图片比起理解文字更加容易,因为图像在人出现之前就存在了,而文字诞生在人类出现之后,进化来讲人更应该适应图片而不是文字,所以只有纸上文字的纸质书籍就被放到了角落。

分享感受
读书的用处
在一个人人信仰“白首为功名”的时代,柳三变同学喊了一句“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可谓勇气可嘉,不过就是比他名气更大的李白都要感叹“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他那么做实在是胆子太大了,惹得宋朝皇帝金口一开“且填词去吧。”于是三变同学这位少时就堪称读书天才的人最后竟落得了歌姬凑钱发送的下场,这么看来读书确实没什么用处。大作家林清玄曾说过自己的一个故事,有一次他在自己的作品交流会上收到了一位女粉丝的一封粉色的信封,当时他还在想这一定是一封情书,等回到旅店拆开信封信上写着“本以为您应该是风流倜傥,今日一见才发现您长得和火云邪神实在相像,真是见面不如闻名啊”由此就连苏轼的“腹有诗书气自华”都是骗人的。这样我就可以给出答案了要问读书有什么用处,那读书确实没什么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