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沉闷寂寂。历史淹没在深邃富丽的建筑中,格调却“刻”在沧桑的建筑之上,众多的古村落、古建筑和历史文化名城凝固了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积淀着前人的智慧,成为了今天的瑰宝。7月6日,艺术传媒学院“拾遗记”团队正是秉承古建文化历史,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踏上了独特而意义深远的的下乡之路。

出征在即 温情相伴
满怀激情踏歌远行,怀揣热情乘风破浪。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见证着踌躇满志的青年志愿者共赴远乡。出征仪式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有党委领导、学生代表针对该活动的讲话,更有庄严的队旗交接仪式,让志愿者们用饱满的热情与坚定地信心融入到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去。

益始于心 善传于行
满心期待的“三下乡”活动的第一天开始了。经过前期的周密计划,“拾遗记”团队计划前往祁县麓台山、麓台庙一带,共睹古建风貌。尽管团队在来之前做好了周密的行动计划,但由于道路重修、地势变迁等原因,团队几经导航、问路、折返,但最终还是顺利到达麓台山脚。其中徒步探寻古建的过程正是行走的力量带给志愿者们的一种非凡别样的公益之路。

文化之旅 心灵港湾
途中,团队志愿者们也经过了三官庙,算上意外的惊喜。志愿者们查阅到三官又称三官大帝,即天官唐尧。指导老师说道:三官庙第一次创建时间没有具体的的记载,于明朝毁于兵乱。清朝初期第一次进行重建殿宇,之后又经过历史的长久变迁。现在,三官庙正在进行复修,希望三官庙会变得更加庄重严肃,也希望三官庙会以更好地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同甘共苦 齐心拾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拾遗记”团队靠的就是信念,只要有古建筑、遗迹等,再高再远的地方都要到达,一睹古建真容的同时弘扬拾遗记精神,用独特的方式方法保护古建真迹。“拾遗记”团队向村民介绍来意后,亲切的爷爷热情地载着他们向目的地驶去,这种别开生面的欢迎仪式更让志愿者们以欢快愉悦的心情走向古建保护之路。

山神眷顾 情韵麓台
麓台庙也叫山神庙。一路颠簸与欢笑,“拾遗记”团队风尘仆仆、一往无前,终于到达麓台庙。海拔1770米的麓台庙让站在山顶的志愿者们无一不感到有登峰造极之境。走近山神庙,由于年代久远,距今已有整整五百一十年的历史,它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相反,正因为有它的存在,古建历史会变得更加璀璨精彩且铭记于后世。

亲力实践 心系守护
紧接着团队需要进行拓碑。在麓台山保存较完好的有前院的康熙四年《重修麓臺山廟碑》后院的清道光十二年《重修麓台庙碑》这两座,还有六座记事碑。碑文文字的后面是五百年祁县和平遥乡民的社会生活实况,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但由于石质粗劣,风化残损,团队现场已经无法流利识读。拓碑,不仅仅是为保存历史,更是走进历史、了解历史、守护历史。
中华千百年来的历史文化,深深的沉淀在一座座小小的石碑中。它们在等,等那个能让它们重新站在历史舞台上的那一群人,就是那样一群人迈着坚毅的步伐从矮矮的山脚下一步步走向山顶。属于“拾遗记”的路还很漫长,“拾遗记”的故事还在诉说,期待三下乡,也期待未来。那个属于“拾遗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