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风采 > 正文

探望孤寡老人 用陪伴与孤独“细语”——远景学院“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三下乡之行

发布时间:2019-07-10阅读数:

每个人都经不住时间的打磨,岁月无情变迁,不管年轻时有多么风光,总一天会经历老去。当你老了,头发白了,你的身边还能留下些什么? 

——题记

阳光正好,微风不燥。7月8日8:00,远景学院“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志愿专项服务队开始了新一天的行程,朝着山上的小村落进发,看望留守在村中的的孤寡老人。

探望孤寡老人 用陪伴与孤独“细语”——远景学院“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三下乡之行
青年志愿者
 我们在路上

志愿者们提着物资,走在上山的路上,清晨的阳光洒满这片土地,照耀着年轻的志愿者们。他们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笑容,带着朝气和活力。虽然在去之前大家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进入第一个家之后,他们看到孤独的老人,落寞和无力感涌上心头。年迈孤独的奶奶,独自一人住在山顶的窑洞里,没有人陪她说话,也没有人能帮她干些什么。志愿者们在说明来意之后,奶奶很开心的让他们进入家中。在跟奶奶的交谈中,大家了解到,奶奶的子孙都在外地上班上学,只有孙子孙女会在假期回来待几天,平时她都是自己一个人,志愿者们给奶奶带去了被子被套,枕头,衣服等一系列生活用品,帮奶奶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跟奶奶聊天讲笑话,让奶奶的家里重新充满欢声笑语,变得亮堂干净。

探望孤寡老人 用陪伴与孤独“细语”——远景学院“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三下乡之行
老人眼中的泪水

探望孤寡老人 用陪伴与孤独“细语”——远景学院“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三下乡之行
志愿者们送衣物

离开奶奶家后,志愿者们来到了第二个家,一位年迈的老人,戴着草帽,背对着大门,坐在玉米堆里忙活。因为家里没有青壮年,打玉米的机器又不能完全的把玉米粒从玉米棒子上脱离下来,所以奶奶得亲手再把它们过一遍。奶奶家种了很多杏树,也做了很多杏脯,志愿者们爬上树梢为奶奶摘杏,收获了丰收的果实。志愿者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将玉米粒整齐的剥落下来,有规律的摆放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氛围,感染了所有人,公益,从来都不是停留在口头表述之中,而是身体力行的去落实。作为一名青年大学生,更要发挥好自身榜样带头作用,用自己的行为从而影响身边更多的人。

探望孤寡老人 用陪伴与孤独“细语”——远景学院“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三下乡之行
以心暖心

探望孤寡老人 用陪伴与孤独“细语”——远景学院“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三下乡之行
志愿者们热情投入劳动

探望孤寡老人 用陪伴与孤独“细语”——远景学院“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三下乡之行
收获果实

在五村,这样的家庭并不是特例。志愿者们来到他们家中慰问孤寡老人,听他们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以来五村所经历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发展,从古老的村落与新生的事物间对比感受当地的风土民情,深入了解每一户人家背后的故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社会主义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关心和救助孤寡老人这一社会弱势群体,是社会主义各界义不容辞的职责,使他们能够体会到社会的亲情与温暖。让他们感受到如家人般的关爱与呵护。

探望孤寡老人 用陪伴与孤独“细语”——远景学院“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三下乡之行
日常辛苦农作

关爱孤寡老人,或许只是简单的一个微笑,让他们知道,他们并没有因为年龄而被社会遗忘,这些并不需要花很多时间,不需要花很多金钱,小小的善心和善举,老人们眼中的泪水将不再干涸,内心将不再冷清。 

探望孤寡老人 用陪伴与孤独“细语”——远景学院“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三下乡之行
用温暖和陪伴驱赶
”孤独”

志愿者们用心走进每一个家,用心倾听每一位孤寡老人的心声,用自己的力量带动身边的人,让他们感受到外界的温暖与关怀,关怀他们内心的大千世界。

(作者:徐旭彤 摄影:边煜峰 编辑:zhuoy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