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时代精神风采的体现,是中国独有的文化遗产。21世纪文化大融合不断加快,传统文化的保护具有更重要的意义。7月8日,是艺术传媒学院“拾遗记”团队三下乡保护古建筑文化的第三天,志愿者们马不停蹄的来到了祁县古迹--白龙庙遗址(紫金寺)。

文化遗址 魅力古建
白龙庙坐落在祁县最南端,来远镇南风沟村小庄自然村中。在祁县、榆社、武乡三县分界的高山山峰上,这里拥有“天然分界线”之美称。考察团队来到紫金山正是芳草亦未歇的七月,紫荆山一座座山峰拔地而起,绿树成荫,加上花儿映衬,把整个山峰打扮得分外妖烧,使志愿者们更多了一份激情与干劲。

山清水秀 碧血丹心
徒步到达白龙庙后,寺庙里的住持过清平而又修行生活在他身上能体会到出家人坚定信仰力量。志愿者在得到住持的同意下,进入寺庙测量、咨询、拓碑进一步的了解历史文化。先后共拓8座碑,具有明确题记的均为清代一次次的冲刷,拍打将碑文印刻在宣纸上,展示出它独有的魅力。拓碑不仅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更是新青年对历史文化的理解,还可以助于南朝印刷技术的传承。

一脉相承 流传经典
从寺庙的现存的建筑外形来看,也确为清代遗存。寺庙坐北朝南、屋顶举折和屋面起翘、屋脊的脊端都加上适当的雕饰,檐口的瓦也加以装饰性的处理,融于自然具有明显的清代建筑特点。古建筑上斑斑点点的痕迹就像是老城墙上斑驳的一笔,无法抹去的情感与历史时间的沉淀。

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老城故事有多少,宽窄巷子的长度丈量这历史文化的长度。拓碑艺术从古人手中流传到今天,经历过了无数的磨难与创新,这是这段路途中的收获。打刷与石碑相互碰撞摩擦出历史绚烂的火花,击出了文化历史中最为雄厚的声响。

饱经风霜 文化永传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那普通却厚重的石碑纂刻,是生命与艺术的传递,让我感受到了千年之前的繁荣与安详。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历史的积淀,是智慧的显示,一起携手保护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