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犹如白驹过隙,食品与环境学院“环动南阳”三下乡社会实践团为期七天的志愿者活动即将结束。实践团以“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为主题,坚定筑梦新农村的信念,集聚院系各个专业的学生,凭借良好的专业知识,深入太谷县南阳村,针对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转型、生态环境治理等一系列乡村发展面临着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知识推广等方式,展开详细的调查走访,结合乡村自身发展情况,提出合理性、建设性的建议,为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美丽新南阳注入新鲜血液。

“环动南阳”实践团
七天以来,“环动南阳”实践团的志愿者们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心态,紧紧围绕乡村振兴,调查走访绿色大棚种植合作社、重点工业钢厂企业、新型养殖培育基地、村内各户垃圾分类状况及民风民俗的建设,实地考察南阳村农业、工业产业结构。通过帮助村民清除田间杂草、使用农机种植大葱、分析检测土壤土质,将土地资源管理、生物技术、动物医学、园林等专业知识带给村民,为村民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农业上专业性的帮助,为南阳村“乡村振兴”方案建设提供可行性建议,为百姓生活添砖加瓦。

志愿者在大棚铲除杂草
在南阳村,通过与村民进行积极的交流学习及村委会的配合,志愿者们将存在的问题一一列出,整理成报告,并向村长建议:“组织深松整地,让疲倦的耕地面积积蓄后劲;调节产业体系,推进三农发展;积极培养并引进大批人才;提升农民文化精神及文明观念;打造良好生态环境,实施农村环境整治计划。”结束每日辛勤的工作之后,志愿者们每晚在南阳村活动广场进行文艺表演,将太谷当地特色文化融入节目中,传统与现代的表演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日常生活,也促进了志愿者与村民间的交流,加深了感情。村民脸上真挚的笑容是对志愿工作的最大肯定,也是志愿者付出得到的最好回报。“欢迎你们下次再来。”淳朴的民风与热情的欢迎,深深触动每一位志愿者心灵,更加坚定做好公益的信念。

志愿者进行文艺汇演
公益,在“心”也在“行”。短短的志愿服务对每一位志愿者来说都是一次成长,深入乡村体验生活弥足珍贵,志愿者们针对此次三下乡活动表达出真实的感悟:
人生中的仅有的两次三下乡圆满落幕,两年的承诺如约而至。探望去年这个时候那个在雨中背脊微微弯曲的老人,再见到老人的时候我心头一颤,一年来变化如此之大,老爷爷佝偻着身子,腿脚也远不如前,一个倔老头,子女老伴不在身边,就算自己行动不便也不肯搬去,偏要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可能就是情怀吧。最后一天,临走之前,爷爷佝偻着身子来和我们告别。从明年一定来看您到咱们有缘再见,离别总是不舍,有缘再见也可能是无缘再见,爷爷祝您健康长寿,我们有缘再见。人生即使如此,相见和离别,既然想见就善待彼此吧。
——吴玥彤
这是我的第一次三下乡也是最后一次,和大家的心情或许不同,充满好奇与期待。七天的时间里我们一起并肩同行,有欢笑有失落,有心酸也有不舍。看到南阳村的小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看到老人们见到我们喜笑颜开的笑脸,这些都是内心深处的感动。或许我们以后不会再像这样聚到一起,但南阳是我们最珍贵的回忆,在这个地方我们一起吃过苦,一起流过汗,六天的时间使我们更加独立,这都是我们成长的必经之路。再见啦南阳,经此一别,各自珍重。
——王景颖
通过这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收获了很多,有欢笑有感悟,在小小的村庄里一群年轻人将科技文化卫生的知识传播,探访老兵,老党员感受到了历史的变迁,国家的日新月异。文艺汇演将我们与村民的距离拉得更近,从陌生到不舍,一种爱在这小小的村庄里汇聚成一股巨大的力量。
——郝晶晶

志愿者与老爷爷进行亲切交流
悦公益,越青春。三下乡活动,是大学生自身价值升华的一次机会,携带新兴技术与专业知识,助力乡村振兴,深入田间地头,促进书本知识与实践能力结合,加速大学生社会化进程,提高对社会的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及改变能力。不忘志愿初心,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