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年代的安逸永远不能成为忘记战火硝烟岁月的借口,时刻保持清醒,保持理智,铭记历史是每个中国人的使命。自洋务运动的新办军事工业,国人对于船坚炮利重要性的思想觉醒开始攀升,直到我国第一个自主研发的原子弹成功爆炸。时光轮转,日月换新,中国兵器早已屹立世界之巅。7月12日,同学们迎来了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的第三天,对于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军事知识的了解,“三下乡”团队来到了义汉村军工厂。

军工厂副书记为同学们逐一讲解,详细介绍,其中多次谈到“晋冀鲁豫边区”。作为军工厂的核心组织,边区诸多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奉献了毕生时间,以投身中华民族的军事战线。高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的爱国热忱与他们严苛认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有机结合,迸发出中华民族前所未有的军工力量。“三下乡”团队的同学在每位晋冀鲁豫边区战士的生平简介前驻足停留,他们用心体悟这一条条光辉事迹背后的故事,发自内心的感动与激动或许用言语很难表达,但内心的颤动久久不能停止。

军工厂这幅历史长卷,由三个精彩部分将其串联,第一部分:焦作陵川一家亲,煤矿军工两结缘。故事起源于全国上下对祖国军事领域的齐心贡献,充足的煤矿资源为军工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部分:军地团结力量大,众手铸出迫弹花。晋冀鲁豫边区攻坚克难,解决了并未成熟的迫弹生产问题,生产的迫击炮弹在淮海、渡江等战役前线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国的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第三部分:江河千里海是家,昂首迈步现代化。伴随着全国的胜利解放,军工业实行调整,但军工的精神从未减弱。“三下乡”团队的同学们对于我国军工业的发展以及其突出贡献表示出崇高的敬仰。正是他们铸就的钢铁长城,保卫了襁褓中的新中国。

“三下乡”团队的同学注意到展台中陈列着充满历史尘土气息的军事文物,小到钢盔,大到饭缸,同学们或许没有那段红色的记忆,但这些军事文物足以填补那段珍贵的记忆空缺。从兵工风采到现代军工,“三下乡”团队目睹了红色的发展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