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千年文明就像是人类的大舞台,每朝每代都给人类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石窟寺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它们集建筑、雕塑、壁画、书法等于一体,体现了中华文明在数千年历史发展中,以开阔的胸襟吸收外来文化,又不断创新创造的卓越文化成果。

7月14日,我们便乘车前往平遥西沟摩崖石窟。据资料上讲平遥西沟摩崖造像在惠济河的源头,从黄仓村沿惠济河溯流而上,在东沟和西沟两个小自然村的交界处,在高高的崖壁上保存着完好的摩崖雕像群。
行车至目的地,我们下了车,看到四周都是层层叠叠的石山石壁,造像就在其中一座较高的石崖上。造像以山势分三区,中间区佛像较高,有80厘米。两边区佛像较矮,有50厘米。都是一佛二菩萨。居当地人讲原来的是个石窑洞,窑前垒石为墙,成为一座佛殿神祠。东墙下这座造像碑,阴阳两面共刻坐佛七尊。我仔细查看了这几座较为清晰的佛像,碑上有道光乙酉年间的刻字:“庄中早有古佛龙王螺蝗庙……”。以此可见此庙是当地龙王庙,也叫螺蝗庙,是当地风俗神的殿堂。

在已破落的造像石刻下,有清冽的山泉流出。水至清,无鱼,品质极佳的成巨纯净水使用的原水就发源于此。溪水有的地方很窄,跨步即可越过,有的地方稍宽,需踏上几块石头才可越过。落差较大的地方形成瀑流,底下成为一潭。潭水晶莹碧透,清澈见底。岸上碎石任性随意,两边遍地绿草茵茵。唐代储光羲有诗道:“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形容此处山泉风貌尤为合适。我们在溪流边驻足停留,或嬉戏打闹,任其笑语欢歌在几千年的摩崖石壁上回响;或端坐沉思,听溪水潺潺作响诉说昔日辉煌的文明。
西沟摩崖造像是平遥这座文化古城的悠远的文化印记,是古城平遥的另一脉文化源头。我喜欢这些文化遗存,希望它们能永久保留下去,成为我们人类历史文明永久的记忆。

最后,航拍机再一次起飞,俯瞰整个山脉。这里,是平遥的缩影,但不是平遥的全部。映入“拾遗记”团队成员们眼帘的有太多未被保护的石窟造像,它们都有各自的历史,是一个个饱经风霜的生命。记录,记录。从航拍到相机到表格再到拓碑,每一次的出发都是一场保护古建筑的战斗,从心出发,保卫文化,势在必行。未来,“拾遗记”能做的将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