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风采 > 正文

【三下乡】身体力行学党史 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经济与管理学院“经”史思源党史学习实践团“三下乡”实践活动纪实四

发布时间:2021-07-18阅读数: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盛夏的骄阳扫清了天空中最后一缕阴霾,群山上的白云闪烁着洁白的颜色,在这明媚灿烂的一天,让我们一起跟随着“经”史思源党史学习实践团,走进杏花村镇,感受杏花村的风土人情,感悟革命先辈的力量,身体力行传承红色精神。

【三下乡】身体力行学党史 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经济与管理学院“经”史思源党史学习实践团“三下乡”实践活动纪实四【三下乡】身体力行学党史 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经济与管理学院“经”史思源党史学习实践团“三下乡”实践活动纪实四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水之厚也。凌晨五点的阳光,照亮了共产党员、已退休林业主任王增亮同志的家中,也照亮了前往路途中志愿者的身影。王伯伯的一张张证书,一个个荣誉,让志愿者们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为使志愿者在实践中实地感受“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王伯伯带领志愿者们,经过荒草地和崎岖的泥路,深入田地,俯身实践。“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高要求”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王伯伯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对林业安全、粮食安全生命线的目标。

【三下乡】身体力行学党史 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经济与管理学院“经”史思源党史学习实践团“三下乡”实践活动纪实四【三下乡】身体力行学党史 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经济与管理学院“经”史思源党史学习实践团“三下乡”实践活动纪实四

“一把锄头闹革命”的故事,让实践团成员感受劳动人民“不怕渴、不怕饿、不叫苦、不叫累”的开拓精神。1958年,贾家庄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开展轰轰烈烈的机械改革,群众大搞改革创新,形成了“家家是工厂,人人是巧匠的”氛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春天白生生,秋天水圪洞。下种不捉苗,有苗无收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富庶精致的北方江南”。贾家庄的腾飞,不禁让我们赞叹改革开放带来的伟大成就,感叹建党百年来的伟大变革贾家庄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矢志不渝的坚持改革创新、开拓进取、艰苦奋斗、集体主义、爱党爱国的贾家庄精神。

志愿者们心怀敬意与感恩,前往汾阳烈士陵园。随着古城墙的临近,烈士纪念牌楼沉重的屹立在苍松间,“西河古城留壮迹丹心永耀青史,汾州万民仰英灵浩气播扬后昆。”丰碑耸立,庄严肃穆,在革命烈士墓碑前,大家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革命先烈行鞠躬礼,敬献鲜花,寄托对革命烈士的无限哀思。“六十七名烈士永垂不朽”的雕像,仿佛让志愿者们看到了烈士们在战场上英勇善战,奋力杀敌的壮烈画面,深深感受烈士们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有义务、有必要,永远铭记烈士的英名和壮举,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坚定理想信念。

【三下乡】身体力行学党史 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经济与管理学院“经”史思源党史学习实践团“三下乡”实践活动纪实四【三下乡】身体力行学党史 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经济与管理学院“经”史思源党史学习实践团“三下乡”实践活动纪实四

为更好地学史力行,实践团成员深入老一辈共产党员家中探访慰问老党员。1974年初夏,王大爷和他的妻子手握成拳,向党宣誓,“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夫妻二人互相扶持,共同勉励,热切的眼神依然如此的明亮,奔赴未来的初心依然从未更改。踏入王大爷家,“光荣之家”、“共产党员户”映入眼帘,在看得见的荣誉背后,是我们看不见的艰辛历程。与王大爷夫妻交谈后,志愿者主动帮助他们打扫房间、院子、擦窗、整理衣服,虽然只是举手之劳,但为他们带来更多的温暖。打扫完后,王大爷的孙子给志愿者们递水的小小举动,让志愿者们感受到了温暖

作为青年学子,我们在传承老一辈共产党员的精神时,也要传递好手中的“接力棒”,将精神传递给下一代青年。忆峥嵘,红色传承映初心。巍巍太行镌刻红色精神,为了更好的传承,实践团成员身体力行,志愿者们通过红色课堂”,向少先队员讲述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党旗的意义,让孩子们在其中感受到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的血脉相连,激励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传递好自己手中的接力棒。

史思源党史学习实践团三下乡一直在路上,相信经济与管理学院学子定会在三下乡实践活动中,深入基层,学史力行,感悟党的百年征程,传承和弘扬党的光荣传统,牢记初心使命。

(作者:杜康丽 摄影: 岳子函 田 祺 编辑:zhuoy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