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已到金秋时节。新学期在忙碌的学业中已经悄然离去了一大半。10月15日15:30,食品与环境学院2020级辅导员卢松波老师在5教201组织开展了“传递志愿服务、传播互助精神”的主题年级会,以三个模块为同学们进行深入讲解“志愿精神”。

志愿者是一个闪光的名字、响亮的称号,它不仅代表着奉献与责任,而且代表着高尚与感动;志愿者服务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一个话题,它更是一种意识理念,一种社会精神,一种生活方式。今天我们就“志愿互助精神”与大家展开讨论。首先,什么是志愿服务呢?志愿服务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以向社会或者他人提供服务的方式,自愿、无偿开展的公益活动。而学生志愿服务是指学生不以获得报酬为目的,自愿奉献时间和智力、体力、技能等,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公益行为。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将中国志愿服务精神概括为个字:风险、友爱、互助、进步。其中,奉献是最高尚的,是志愿服务的精髓。志愿服务精神是公益的一部分。志愿服务是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一种方式、是传递爱心、播种文明的过程。

到这里,可能有人会产生疑问了:老师,那我为什么要参与志愿服务呢?在这里,我总结了六点原因:传播爱心,传播文明。在我们开展志愿服务的时候,将关怀带给了社会,传递了爱心,同时也传播了文明;促进社会进步。志愿活动往往会精准的帮扶那些有需要的人群,这就会给被服务者带了极大的社会满足感,丰富生活体验。在我们学习生活之余参与一些有意义的志愿工作,会让我们拓展交际圈,增强对社会时事的关注度;建立和谐社会。志愿工作提供了社交和互相帮助的机会,促进人彼此之间的交往和关怀;奉献社会。志愿活动提供了我们大学生履行社会义务的机会;提供学习的机会。志愿服务培养同学们的组织和领导能力,为人处世能力,增强自信心。

在疫情的特殊时期,我更倡导随手志愿:比如校园里的垃圾,随手捡起,将志愿贯彻落实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在循序渐进中就养成好的习惯,对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来说,这才是更符合实际的志愿服务形式。
当代青年志愿者富有朝气,奉献、友爱,勇于实践,善于创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的志愿服务更显重要。为进一步展示镇共青团青年志愿者事业的光辉形象,将有赖于广大青年和青年志愿者的共同努力,这同时也对青年志愿者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我想跟同学们说一句老生常谈的话: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社会因奉献而美好,青春因展现而亮丽,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