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与电信业的不断发展,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同时不少不法分子却利用电话、短信、互联网等方式的进行诈骗犯罪,甚至创新了许许多多“新诈骗手段”。今年以来全国范围的电信诈骗,金额达到7000亿人民币,诈骗名目繁多,涉案人员众多。为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防诈骗意识,为杜绝大学生被诈骗事件的发生,11月3日12:00,食品与环境学院2020级辅导员杨欣老师于博学楼201教室开展了此次辅导员说完满活动,旨在为学生们指导防诈骗方法,并希望引起学生们对防诈骗的重视。

杨老师从诈骗电话、钓鱼网站以及校园贷款等方面,详细且全面的介绍了当代大学生可能会面临的诈骗方式。在介绍诈骗方式的同时,杨老师还告诫所有学生,说“你们不要有“贪图便宜”、“一夜暴富”“天上掉馅饼”的心理;在平时的生活与学习中,要注意保护个人资料信息,不可随意注册、填写自己的身份证号、手机号码、银行卡号等私人信息;如果真的发现上当受骗了,应当迅速保存涉案证据,并及时联系老师。”

杨老师还结合当下“双十一”的热潮,她号召学生们理性消费、合理消费,同时提醒学生们在“双十一”期间要注意电信诈骗的发生。她说,“每一年的“双十一”,都是诈骗分子猖獗的时刻,大家一定要擦亮双眼,不给诈骗分子任何机会。”是啊,我们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余,也要重视安全教育,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对不清楚的事宜及时与学校老师沟通咨询,一旦出现意外,要沉着冷静,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应及时与父母和老师沟通。

近几年来,高校大学生诈骗案件频频发生,其背后所衍生的诸多问题都值得我们反思和思考。总之,不管是现实诈骗还是网络诈骗,骗子最终的核心或者是共同点都是一个“骗”字,只要我们多加强预防心理,切实做到“三不一要”:“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要及时报案”,便能减少被诈骗的风险。
人生路漫漫,我们每个人不仅仅要在大学里,还要在以后的岁月里,都应该擦亮识骗的慧眼,保护好个人的财产安全。相信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大学生能够重视防诈骗,提高警惕,预防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