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网络诈骗呈现高发趋势,诈骗手法不断翻新。在校大学生思想单纯,社会阅历匮乏,辨别能力较差,安全意识相对薄弱,使大学生成为犯罪分子最容易选择的对象之一,导致了高校内部网络诈骗案件频频发生。11月10日14:00,商务英语学院杜素鹏老师于博学楼302开展辅导员说完满“万骗不离钱,预防实不难”活动。

风声旭冉,树叶速落。活动开始,辅导员杜素鹏老师围绕即将来临的“双十一”,对理性消费进行讲述,从案例、生活、方方面面进行细微的诉说。随后,进行下一个话题,谨防电信诈骗。二维码、抖音、快手、淘宝、银行卡转账、QQ、微博、手机卡、信院二手物品交易群、信院生活群、信院新生群、信院老乡群等,各类社团群、各类工作群种类繁多,花样百出。老师围绕校园发生的案例进行讲述,以身边的真实小事,警示学生,以此强调防诈骗的重要性

其次,和钱挂钩的事情需要“留心”,勤于思考。没有天上掉馅饼!表白墙的内容,电信卡的丢失,校内的兼职等各方面,都需要细心核对,切不可落入诈骗犯的圈套,校内规则多遵守,各类群聊需谨慎。
最后,杜老师谈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我能干什么,我应该干什么”,如今的时代正在改变,杜老师说:“选择自己喜欢的,而不是热门的”。高考、教师入编、公务员、事业单位、三支一扶、特岗招聘、西部计划、社区干部招录、公务员专项免试招录、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四六级、英语专业四八级、机动车驾驶证、就业、创业等,这些都是需要自己去努力争取的。老师进行招聘岗位、工作分析等诸多信息,让同学们了解如今的社会生活,在不久的将来如何缓解就业压力。

第四次工业革命,他将会把“好职业”和“坏职业”在未来10—20年大洗牌。工业4.0时代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会让一大部分人失业。被替代的人群目标有两类: 1、相对偏低端的就业人口(延续自动化对劳动人口的替代,生产线工人,核心技术已经被机器处理,大部分是给机器打杂)2、各领域的部分初级白领岗位(银行柜员、信贷审核员等)。
找工作应以社交智慧型,感知操作型为目标。做有价值的人,选择与努力同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