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风采 > 正文

【1+1>2】艺承非遗技艺 创远景新圈层

发布时间:2021-11-19阅读数:

增强我院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传承民间手工技艺,让以艺养心的心态在继承传统技艺基础上大胆创新,适应时代需求,争当手工艺传承者。11月17日12:30,由远景学院学习部联合艺术传媒学院学习部在艺术楼303教室,开展了“艺承非遗技艺 创远景新圈层”学长计划系列活动。

【1+1>2】艺承非遗技艺 创远景新圈层

传泥塑之风,寻非遗之梦。本次活动幸邀请到来自艺术传媒学院的韩明哲老师为同学们讲解泥塑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是我国保留最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制品之一,在民间俗称“彩塑”、“泥玩”。泥塑是在粘土里掺入少许棉花纤维,捣匀后,捏制成各种人物的泥坯,经过在阴凉处风干,涂上底粉,再施彩绘。泥塑作品极具收藏价值,每件泥塑作品均是手工制作,皆为孤品,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听了韩老师的讲解,同学们对于泥塑这一民间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1+1>2】艺承非遗技艺 创远景新圈层

以泥之形,塑情之物。接下来的时间里,韩老师带领大家开始一起制作泥塑。塑形是工序中最重要的环节,奠定了整个作品的比例和特点。韩老师说:首先要构思好内容,做到胸有成竹,然后借助双手和工具的恰当配合,将构思变为现实。只见刻刀、旋刀、镊子等工具在他手中格外乖巧,随着手指灵活翻动,或勾或挑或抹或搓,就像变魔术一样,小泥人很快有了表情。上手不难,但需要极大的耐心。人物表情、肌体轮廓、衣纹转折等每个细节,都要细细打磨。

【1+1>2】艺承非遗技艺 创远景新圈层【1+1>2】艺承非遗技艺 创远景新圈层

“双院”联动融合,搭建连心桥。两院同学随机进行组队,组队成功后就迫不及待地进行泥塑制作。同学们分工明确相互配合,有的捏身体,有的捏五官。捏、铲、刻、刷、扎,普通的泥巴在同学们手中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轻压稳抹、细琢纹理……一个个精致的作品活灵活现的出现在我们眼前。“双院+”新的成长环境,为同学们打造的更是无限广阔的实践平台,给泥塑爱好者一次近距离感触手工技艺的机会,让同学们在交流互动中,感受到非遗传承的魅力。

【1+1>2】艺承非遗技艺 创远景新圈层【1+1>2】艺承非遗技艺 创远景新圈层

塑指尖艺术汇点滴精彩。同学们巧妙运用泥塑的工具,在自己的作品上进行修改加工。自己的亲手实践,亲身感受泥塑这一非遗文化的魅力。每件精美的作品都经历了初具模型和不断修改的过程。通过亲手操作,泥塑带给成员创造的空间,促进了想象力、创造力、思维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同时培养到成员的发散性思维。

【1+1>2】艺承非遗技艺 创远景新圈层  

此次学长计划的成功举办,使非遗技艺在同学们心中竞相迸发,充分涌流。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有义务去学习、传承和发扬中国文化,借助泥塑体验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非遗传承进校园,文化传承“活”起来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需要我们新时代大学生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搭建双院共赢平台,实现院系联动融合,推进多元艺术素养提升。一次次的融合互动将使学院之间更加紧密结合,真正实现融合育人,打造院系共享与朋辈互动新圈层,增强学生对院系的认同感,形成双院互补性的发展格局,携手指引学生前行,才能在“双院+”携手育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作者:远景学院 艺术传媒学院 编辑:zhuoy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