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12:30,为加强同学们的社会公德心和社会责任感,大数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数字1901班在腾讯会议组织同学们共同观看了微电影《希望树》。

微电影《希望树》讲述的是一名支教老师来到云南的偏远小山村支教,他的到来为这些大山里的贫困孩子带来了希望,和孩子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支教结束后,刘寅决定离开,到另一个需要他的地方。三年里,刘寅义务支教,没有工资,甚至靠朋友支助生活。在酒吧卖唱、卖CD,只为给孩子买肉吃。上中国达人秀不为自己,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大山里的孩子,能让自己多卖一些唱碟,为学生买更多的肉。片中孩子们的质朴纯真,天使般的面容震慑人心。孩子们对刘寅的感恩之情,更是催人泪下。

不到十分钟的视频却让同学们都收获颇丰,微电影播放结束后,同学们纷纷分享了自己的感悟与思考。芦婷说到:“在观看微电影《希望树》的过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的是小朋友将自己碗里的土豆片夹给刘寅老师的那个片段,在那一瞬间,大山里的的孩子与支教老师心心相惜,老师带来知识,孩子回报以感恩,正是有支教老师默默无闻的付出,淳朴的孩子得以走出大山,看到外面的广阔天地与未来的希望。”

在大家讨论到小男孩李江华送希望果给老师时,许泽雨提到那个希望果的意义所在,她说:“第一次是在晚上,那晚孩子们吃到了香喷喷的饭菜,还听到了老师的吉他声。小男孩李江华在夜深人间的时候,给老师送来了三个希望果。平平凡凡的希望果,代表了村子里人们的美好希望,这是感恩的果实,这也是师生情。第二次是在老师离开的时候,小男孩李江华追着老师的车跑了很久,终于把希望果送到了老师的手上,还说了一句:“把希望带上!”在那遥远的贫困乡村,有着人间最质朴的感情,也演绎着人间最美的真情。

老师是孩子们的希望,也是孩子们心中的火花,在他们心中播下一颗火种,温暖孩子们的世界,带着希望之果,走遍干涸荒野,种下果实,继续延续着孩子们心中的希望与梦想。一直有人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