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学期的到来,19级的同学们进入了大学生活的第六个学期,疫情的突然爆发,仿佛为我们的匆匆复学按下了暂停键,也给我们留了一个认真思考未来的时间。3月16日15:00,经济与管理学院何佳丽老师于线上开展了“筑梦青春,研职有你”主题年级会,针对当下情状为同学们指明方向,出谋划策。

从当下实况出发,何老师首先抛出五个与就业相关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同学们大致在心中理清了未来就业或继续学习的参考标准以及需要了解的形势。大学毕业生人口逐年递增,面对如此紧张的就业前景,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更要打好“信息战”,无论是就业、考研还是各种毕业生就业政策,选择适合自己发展并且相对更有竞争力的道路才是重中之重,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才是漫漫前路的光明所在。

梳理清楚就业形势后,其次要做的就是端正就业态度。你有自己的独特价值么?作为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人脉、社会经验等几乎没有,因而好高骛远一定要避免。何老师详细罗列出五点大学生的就业意识误区,拆解这些误区为同学们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并且围绕这些误区提出了四点正确就业观:一“降”——降低就业期望值;二“升”——提升自身素质;三“适应”——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四“敢创业”——就业是起点,创业是追求。
“先就业,后择业,先上车,后跳槽”。刚刚走出校园,短时之利并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选择工作的标准应当是能否在该份工作中学到新的知识、积累到新的经验。老师不光为同学们解决问题,还结合自己的就业经历做到强化认知。

解决了“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何老师为同学们列出了2023届毕业生要做的七件事。从求职计划书到咨询来源,再到自我能力的提升以及如何寻找一份合适的职业,在本次的讲解过程中已经逐渐清晰,相信大家也更加坚定了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疫情形势已有缓解,但防疫工作不能有一刻放松。老师再次强调了在校、居家的防疫要求。新学期新起点,在严防疫情的同时也要为自己的前途绘制广阔蓝图,希望同学们不要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在年少时栉风沐雨,才能万里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