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时光稍纵即逝,你的未来何去何从?就业路上艰难困苦,你的心态如何调整?……对于即将步入大四学年的同学们,普遍面临毕业后选择何种规划以及如何克服多种选择带来的焦虑情绪等问题,3月9日15:00,经济与管理学院裴晓雅老师于腾讯会议开展了一场“拒绝就业焦虑,你并不是‘选择困难症’”的主题年级。

裴晓雅老师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入手,帮助同学们认清大学生未来就业状况,提醒大家提高重视,早做准备。目前,我国的毕业生人数仍在逐年递增,而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导致目前市场工作岗位趋于饱和。目前大学生仍保留一些就业意识误区,例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考研”等,同样影响着学生们做出合适的就业选择。

裴晓雅老师针对考研与考公两个方面,从“大学是考研还是就业”和“什么样的人适合考公”两个议题出发,与同学们共同探讨了选择的重要性。不同行业的职业偏好是不同的,职业生涯很长,要把眼光放长远;提前打算,避免日后年龄困扰问题。“两条路都竞争激烈,不能说是考研更好还是直接就业更好,而是说考研更适合你还是就业更适合你。”理想很遥远,现实很骨感。裴晓雅老师也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帮助同学们走出“选择困难症”,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
裴晓雅老师从自身的经验出发,给予同学们一些缓解就业焦虑、积极面对未来的小建议:要接受事情发展的不确定性,在未来职业选择这条道路上要先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这是一个持续终生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要被别人的选择或外界的声音所左右,从来没有一条路是所谓正确的道路,不断地去尝试、探索、体验、经历,才是人生活力的体现。
人生关键意义在于,通过发生在你身上的诸多事情,你认识了你自己,而这个过程,比你做出一个决定更重要。认清自己,做足准备,才是迎接未来的唯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