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风俗文化以及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增强凝聚力,6月8日12:00,大数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2019级辅导员李永娇老师在腾讯线上会议展开辅导员说完满活动。

关于端午节的风俗,同学们大多都知道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但是对于端午节的其他文化却不是很了解,同学们热烈讨论,增强了活跃度。会议开始,李永娇老师先对同学们提出关于端午节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讲解。

端午节,又被称作端阳节、龙舟节、重阳节、天中节等,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除了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外还有佩香囊、拴五色线等习俗。香囊内部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成各种不同形状,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据说,戴五色线的孩子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常保安康。

老师关于端午的粽子口味提出问题喜欢甜粽子还是咸粽子,同学们纷纷讨论,答案不一。咸粽子一般出现在南方,主要体现在馅料上,有鲜肉、豆沙、八宝、鸡肉粽等,其中鲜肉粽最为出名,可以放板栗、排骨等肉类材料。甜粽子一般出现在北方,馅料多为小枣、蜜枣和蜜豆、豆沙、果脯等,也有直接用糯米做的白粽子,蒸熟之后再蘸着糖吃。
本次活动老师从不同方面向同学们讲解,使同学们对端午节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屈原,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积极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并将其融会贯通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团结一致,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共同推动中国梦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