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风沐雨见肝胆,砥砺奋进续华章。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思政课”。经济与管理学院星火“乡”筑乡村振兴促进团跟随总书记步伐,去了素有“堡塔水景”之称的梁村,并在平遥生态植物园和水稻莲藕基地进行乡村农活体验。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促进团成员郭卓雅就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发言,提出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梁村凭借着“北方赛江南,清泉透古意”的优越气候特征,打造了农田、晋商、古堡三张名片。例会上,指导老师李奥兵、裴晓雅对素有“北方小江南”之称的梁村农业进行讲解概况,并梳理今日流程。

走进探究研讨的“思政课”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社会实践为途径,山西大学新农村建设调研队同促进团成员于梁村党群服务中心就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既要建设繁华的城市,也要建设繁荣的农村”这一主题开展乡村振兴交流研讨会。参会双方踊跃发言,围绕梁村农业发展史进行深入讨论,双方跟随梁村古史走出室内,摆脱资料与书本的束缚,在实践中上一堂“思政大课”。这一堂生动的课程填补知识空白,增进了解,提升素质,体味历史文化底蕴与独特的乡村魅力。



走进绿植天地的“思政课”
绿染村庄美,情浓寄乡愁。在相关管理者的指引下,促进团成员走进平遥生态植物园,置身其中,一眼望去,青山环抱,绿水荡漾,乔木、灌木、竹藤等植被错落有致,郁郁葱葱,曲径通幽处,亭台楼阁点缀其间。相关管理者向促进团成员介绍到,植物园已经形成了与平遥古城文化相匹配、与乡村体验旅游相融合、与城郊森林绿地相呼应,集生态保护、科普、休闲、游憩于一体的大型自然景观和生态文化旅游景区,成为了生态休闲的好去处。梁村紧跟习近平总书记步伐,对“三农”工作思考和实践的步伐从未停止,擘画出一条梁村独有的特色发展道路,促进团成员在参观植物园后,对此有了深深的体会。


走进千年槐树的“思政课”
古树名木是历史的见证,承载着人们的记忆。促进团成员寻访古槐树,找寻见证历史沧桑的“活化石”。村中有百年以上古槐树18棵,其中千年以上古槐四棵。细看古槐树,枝干苍劲有力,向一侧伸展,仿佛在努力开拓自己的一片新天地,它默默生长着,庇佑着这一方百姓的安康。促进团成员从村中老人口中了解到,古槐树见证过时代历史的变迁,如今村民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不断加强,乡村文明建设在不断进步。同时,成员们表示将以实际行动呼吁更多的人,弘扬和传承乡村生态文化,积极参与到保护古树等绿色行动中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走进田间地头的“思政课”
水绕村转,浇地八百,荷丽稻香,芦荡歌扬。促进团成员在裴叔叔的带领下实地观察水稻根、茎、叶的形态特征,了解到了多种不同的种植方式,接触到了不同的栽培管理技术,同时也学会辨别长相相似的杂草和水稻,可谓受益匪浅。裴叔叔还表示随着杂草抗性越来越大,杂草防除越来越难,水稻封闭除草是解决抗性杂草最节本增效的方式。促进团成员撸起袖子和农户们一起干,穿梭在田间,忙得不亦乐乎。虽然成员们没有太多的田野劳动的经验,但初次下田就已经有模有样,他们帮助当地农户完成除草工作,受到了村干部和农户们的鼓励。梁村有句谚语:“好姑娘,嫁梁村,藕根大米送人情”。促进团成员来到莲藕地,白白净净的莲藕横生于荷叶下边的淤泥。通过村民的讲解,促进团成员了解到,藕分老藕和嫩藕两种,收嫩藕一般在水下进行,老藕一般在十月份才从土里挖出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下田,促进团成员深刻感受到挖藕的艰难,在劳作中感悟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也对“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句话有了更真实更深切的体会。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用理论丰富青春信念,在社会实践的课堂上用脚步丈量基层深度。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团成员与自然零距离,牢记乡村振兴使命,把青春奋斗融入乡村振兴事业中,书写建设美丽家园新农人的美丽答卷。
促进团成员心得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今天切身实际的劳动让我学会尊重劳动,更让我看到奋斗的美好。虽然这是一次普普通通、简简单单的除草劳动,但是却让我切身感受到让劳动尽可能完美却没有那么容易。作为新青年,要克服思想上的“苦”关,完善本领上的“能”关。
——星火“乡”筑乡村振兴促进团 邵一鹏
梁村依托当地水资源丰富优势,发展北方独特的水稻、莲藕特色种植和生态植物园,提升梁村旅游吸引力与竞争力。实践伊始,在村书记的带领下,我们走进水稻田和莲藕池。由于第一次进入田间地头,便认真地向村民请教。在实践中逐渐掌握了除草技巧,动作变得更加熟练。在村民的帮助下,最终顺利帮助农民完成了除草工作。务农结束后,我们还参观了生态植物园。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我从根本上感受到了新农村的变化,感悟到了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
——星火“乡”筑乡村振兴促进团成员 张周凯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这朗朗上口的诗句折射出炎炎夏日里农户辛苦劳作的身影。为切实了解农村现状,帮扶农业发展,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体验中开阔视野,我们来到田间与农民伯伯共同劳动。弯着腰、弓着身,像模像样地在水稻田进行除草工作。在此次农田实践中,我用心感受农村新面貌,用脑思考农村真实问题,用脚丈量农村土地。
——星火“乡”筑乡村振兴促进团成员 任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