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理性消费、远离消费陷阱,能够采用有效的方式防范电信诈骗,11月18日14:00,大数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候帅男以“远离消费陷阱,防范电信诈骗”为主题开展本月的辅导员说完满活动,在安全教育中带领同学们健康成长。


认识诈骗类型
“冒充社保、医保、银行、电信等工作人员,冒充公检法人员,冒充受害人的熟人或领导……”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系列技术工具的开发出现和被使用,许多技术人员和一些平民借助于手机、固定电话、网络等通信工具和现代的技术等实施的非接触式的诈骗迅速地发展蔓延。在活动开始,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现实社会中常见的诈骗类型:电信诈骗、贷款诈骗、赌博诈骗和网络诈骗,针对每种诈骗类型分别进行介绍与分析,针对陌生电话、短信,候老师告诫同学们千万不要贪图小利,要与同学、家人和老师多核实、沟通,必要时拨打公安机关110报警电话需求帮助。


了解诈骗手段
通过案例的分析与铺垫,老师以防范电信诈骗作为切入点,从电信诈骗的概念、类型、现状说起,并结合近期大学生受骗案例让同学们了解其基本特征,掌握其手段类型,提高同学们的防骗安全意识。在讲解过程中,候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冒充公检法类”“冒充亲友借钱类”“淘宝退款类”“机票改签类”“金融贷款类”“刷单类”“亲友出事类”“网络传销集资类”等八种常见的电信诈骗类型,从诈骗类手段多样性的角度告诫同学们要做到“警钟长鸣”,不要轻易地相信每一通不明身份的电话,在接通电话时需要反复并谨慎确认对方身份,不透露自己的短信验证码等诈骗花样层出不穷,这也提醒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提高安全意识
在活动的最后,候老师强调了提高安全的防范意识的重要意义:纵览近几年发生的校园安全事故,可以看出有一部分大学生安全意识薄弱,对于日常生活中大的安全隐患麻痹大意,当意外突然来临时又无法冷静机智地保护自己和他人,于是一幕幕本来可以避免的悲剧就这样发生了。我们无法预知危险何时来临,我们只能做到学习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这样才可能将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里或者当危机来临时我们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