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为了坚定同学们的理想信念,为梦想保驾护航,大数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网络工程2201班全体同学于12月9日20:00在线上腾讯会议开展“放牛班的春天”——励志教育主题观影活动。

活动伊始,同学们先在悠学派上进行签到,由组织委员介绍活动主题及开展意义。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讲述了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看着这本当年音乐启蒙老师克莱门特·马修遗下的日记,皮埃尔细细品味着老师当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忆也浮现眼前……

在电影中令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善良的马修老师,当他面对校长的批评,学生的无礼时,却始终保持对学生的爱护,用音乐充实学生的内心。马修老师认为学生之所以叛逆,是因为他们长期缺乏爱和理解。所以应该适当的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立场出发,让他们在爱中悔改,让他们感受到世界的温暖,而不是恨,他们并不是无可救药,而是缺少正确的爱的教育。
马修老师发现这些学生都有自己的梦想和他们隐藏在心里的爱。他用自己喜欢的音乐,为学生们成立了一个合唱团。根据每个学生的嗓音特点,认真地给他们分出声部,没有音乐细胞的学生也有用武之地,不会唱的当助理,不着调的当乐谱架,让每个学生都有事情做,有集体归属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马修老师爱和善良的感化下,在音乐的熏陶下,学生们逐渐摆脱以往的叛逆性格,学会接纳自己。马修老师和学生们在歌声里逐渐得到了共鸣,学生们的目光变得清澈干净,马修老师用尽了自己的努力与学生在这种美好的环境中学会了理解、宽容以及爱。放牛班放的不再是“牛”,而是春天。马修老师对学生的爱真是应了那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呀!
这部影片最美妙的还有结尾部分。当马修老师被赶出学校时从教室中隐隐响起一阵歌声,这声音由弱而强,每一个音符延续不止,充满着感激与不舍,抬头一看从空中降下一个个优美的纸飞机,马修老师拾起一看,上面写着学生们和老师告别的话语,过了一阵,教室的窗前便是一双双小手挥手告别。这美妙的音乐配上感人的场景,不禁使人挥然泪下。
在活动的最后,悠学派签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电影带给我们每一个人的感受都是独一无二的,但马修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和对孩子们真挚的爱,无疑在每个人心中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份力量投入到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就像电影中的那句台词:“Never give up, always have hope in front waiting for。永不轻言放弃,总有希望在前面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