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迎来了三十而立之年。30年来,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从创业之初的筚路蓝缕,到如今的成就非凡,不断刷新着中国人的“太空高度”。广大航天工作者心怀伟大梦想,接续迎难前行,让“长征”“神舟”“嫦娥”“天宫”等,一次次进入公众视线,不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更培养和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伟大载人航天精神。12月15日18:00,食品与环境学院2020级辅导员杨欣老师于线上举办了“矢志不渝,逐梦星辰大海——载人航天精神”辅导员说完满活动,带领同学们学习载人航天精神,激发斗志,勇担时代重任。

特别能吃苦,体现的是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特别能战斗,体现的是独立自主、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特别能攻关,体现的是严谨细致、科学求实的工作作风;特别能奉献,体现的是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高尚品质,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载人航天的背后,有数十万工作者的默默付出,他们不计个人得失,不追求名利和地位。而淡泊名利、默默奉献不是一句口号,需要我们真正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接受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遗憾,并愿意继续坚持下去,载人航天是用生命去探险、用躯体去铺路的神圣事业。

杨老师给同学们观看了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视频资料,动医2001班陈文慧同学说道:“本次载人航天精神的学习,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载人航天精神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有了这种精神作支撑,我们的民族才能自立自强,我们的国家才能发展进步,我们的事业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争做合格青年,把它转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杨欣老师总结道:“站在中国正式进入空间站时代的时间轴上,我们再回眸中国航天人30年来所走过的不平凡历程,不由地发现,一次次托举起中华民族的民族尊严与自豪的正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也成为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激励一代代航天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希望同学们可以将其内化于心,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践行,去努力,鞭策自己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