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屡屡发生,给人们的财产和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3月9日,大数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2022级辅导员张亚萍在博学楼203教室开展了名为“防范电信诈骗,提高安全意识”的辅导员说完满活动。

活动开始,老师总结了大学生容易被伤害的原因:1.安全意识淡薄,法制观念差。2.安全知识贫乏,自我保护意识差,自我保护能力弱。3.自我安全保护能力弱,缺乏社会经验和阅历。4.处理问题的思想观念错误,大学生防范意识差,对陌生人警惕性不高,自我保护能力弱,防范心理低。随后,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大学期间常见的诈骗方式与手段,如冒充亲戚朋友进行诈骗、虚假网址盗取私密信息诈骗、贷款办理冒充国家助学贷款的工作人员实施诈骗、网络快递诈骗、QQ微信盗号诈骗、网络兼职诈骗等。张亚萍老师还详细讲解了骗子的作案手法和心理,以及如何通过识别和防范来避免被骗。关于提高安全意识,提到了以下几点,在与不熟悉或身份不明的人员接触时,谨慎言行,提高警惕;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贪图便宜,不谋取私利;在提倡助人为乐、奉献爱心的同时,要增强辨别力,不能轻信花言巧语;不要把自己的家庭地址、亲朋好友的个人信息等情况随便告诉陌生人以免上当受骗;发现可疑人员要及时报告,上当受骗后要及时报案;确认网站、网页的真实性。在浏览互联网时最好上正规网站,只要是自动弹出来的网页或网站,建议不要搭理。电信网络诈骗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打击。我们要提高安全意识,加强自我保护,同时也需要加强对身边人的宣传教育,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网络环境。

除此次电信诈骗外,张亚萍老师还提到了有关宿舍防火防电、预防性侵害、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相关的提高自我保护的知识。告诫学生们大学生要提高自我安全保护能力,要加强学习,尽可能地多掌握安全知识。这样,在遇到不法侵害或意外伤害时,才能做出正确分析和判断,知道怎么做才能化险为夷。

通过这次辅导员说完满,学生们不仅学到了防范电信诈骗的知识和技巧,更对自己的安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学们受益匪浅。相信这种安全意识将伴随他们一生,为他们的未来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