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高校大学生群体在日常消费中表现出的超前消费、享乐消费、攀比消费等非理性消费行为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成长成才的步伐。为了帮助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3月16日19:00,淬炼·国际商学院辅导员张振国在2号教学楼304教室为财务管理2201-2207班的学生开展了以“新消费,我做主”为主题的辅导员说完满活动。借助思政教育的力量,采取有效的措施强化引导,帮助新一代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新风尚。

活动开始之初,辅导员张振国首先请几位同学讲述自己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消费习惯和支付方式。大学生常见的消费特点分为两点:个性化和多元化。个性化指大学生在消费时比父辈更注重个体形象塑造,对衣装配饰、健身运动、美颜产品等的支出占较大比重,消费观念更加个性化、不盲从。多元化泛指大学生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增多。

接下来,辅导员张振国对大学生的不合理消费行为进行概括,分为三种:符号化消费,超前消费和盲目消费。当代高校大学生在网络购物中的消费异常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更与家庭、学校的教育引导缺失有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经济体系也在不断地发生变革,消费渠道、支付平台层出不穷,近年来,除“淘宝”“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外,网络直播带货更是异军突起,铺天盖地的促销广告,网红主播、流量明星的大肆宣传等方式都极大地刺激了高校大学生的消费热情,同时,“花呗”“微粒贷”等各式各样的网络信贷平台也为高校学生群体的超前消费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使得高校的社会属性越发突出,群体生活的大学生很容易产生攀比心理、从众心理。


最后,辅导员张振国就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出建议。第一,高校大学生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首要任务是努力学习从而实现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而不是比吃比穿,在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西方文化的冲击时,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保持理性的消费观念,不过分追求骄奢,不贪图物质享受,在自身经济承受范围内合理消费,把消费重心向文化消费、技能消费等提升自身文化知识和能力素质等消费方向倾斜,不断强化自身修养,坚决抵制超前消费、享乐消费,从而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第二,注重家校联合,发挥家庭教育的引领价值。第三,高校劳动教育是大学生实践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更是引导高校大学生群体树立正确价值观,理性消费的必经之路,高校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劳动课程建设,设置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在专业课程教育中加入劳动教育,夯实理论基础。
通过此次完满教育活动,淬炼·国际商学院辅导员张振国引导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习惯,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科学消费、反对浪费的重要性、紧迫性,利于我们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辅导员张振国积极倡导崇尚节俭、科学饮食、健康消费的生活理念和饮食文化,减少不合理消费,摒弃不健康的消费习惯,促进我们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结构。同时,倡导健康、合理、科学地消费,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消费心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确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从而为自己未来的生活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