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春草绿,又见纸鸢满园飞。阳春四月,春风拂面,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食品与环境学院食安2101班于二操场开展与风相约,放飞梦想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课余生活,激发同学们动手实践能力,同时感受春天的喜悦与乐趣。

风筝是交流的使者、自由的象征,它连结着友谊,寄寓了人类的美好理想。活动伊始,组织委员刘旭清向大家讲述风筝的历史起源,大家了解到风筝最初是用来传递信息、测距、侦察等方面的用途,后来逐渐成为一项户外的游乐活动。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是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取名为“木鸢”。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人们才开始以纸做风筝,并称为“纸鸢”。到了晚唐五代时,人们在纸鸢上加上哨子,纸鸢飞上天空,风吹哨响,发出了类似古筝奏乐的声音,动听且悠长,人们便名之曰“风筝”。

轻风与风筝相伴,春天与少年共舞。蓝天下,承载着梦想的风筝,渐渐升起,风筝飞起了,欢乐多起来,同学们一边摇曳着手中的丝线,一边欣赏翩翩起舞的风筝,大家一同融进了大自然的怀抱,一同走进了美丽春天,一同度过了一段快乐时光。一只只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风筝在大家娴熟地操作下迎风而上,有种“欲与天公试比高”的霸气。放风筝的放得起劲儿,其他同学跟着风筝在广阔的操场上自由地奔跑,快乐的笑脸洋溢在大家的脸上。

迎着和煦的春风,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同学们手持风筝线,迎着风快乐地奔跑着。舞动的风筝、奔跑的身影、开心的笑脸、绿色的草坪、蔚蓝的天空……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放风筝活动不仅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春天与风筝的魅力,也让大家在奔跑中放飞了自己的梦想,留下了成长的印记。指尖的风筝在幸福的天空下越飞越高,愿大家的理想也越飞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