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碧水青山到古街深巷,从覆着尘土的器皿到精妙绝伦的技艺,中华民族的璀璨文明在此沉淀,薪尽火传的思想精神在此激荡。扎染是中国少数民族一种独具特色的手工染色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月12日10:00,淬炼·国际商学院人资2101班在杏花表达力大厅举办了以“‘布’一样的精彩”为主题的完满团支部活动。组织同学们沉浸在艺术实践的魅力之中,提升同学们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减少对中国文化的陌生感,增强艺术能力,也为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素质。

活动开始,主持人为同学们介绍扎染特有的文化内涵,并播放视频讲解如何进行扎染,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并操作。扎染作为我国一门古老的传统工艺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扎染的图案是由扎结而来,也就是在纺织物上有设计、有计划地加以针缝线扎后,再经煮染而形成一定的花纹图案。宋朝《资治通鉴音注》中记载,“缬撮采以线结之,而后染色,既染则解其结,凡处皆原色,余则入染矣。其色斑斓之缬。”古人所说的“缬”指的便是现在的扎染。在古代人们通常称之为“扎缬”、“绞缬”或“染缬”。

扎染一共需要七个步骤,同学们将扎好的织物放入清水中充分浸泡15分钟拧干。再将织物放入染桶中,滴入自己所需的颜色,染好后稍微拧干拿出。用清水冲掉织物上的浮色。解开工具,呈现扎染图案。最好用清水清洗浮色。拧干多余水分,在阴凉处晾干。在欢乐的时光中,一幅又一幅的作品在同学们的手中不断涌现,绽放非遗文化之花。

随着时代的前进,历史环境也发生了变化,不变的是扎染艺术所留下的返璞归真的精神,并处处启发着我们对生命本质的思考。扎染艺术汲取了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养分,其深刻的人文精神和文化涵养对当代人的人格修养的意义是非凡的。本次活动以“扎染”为关键词,同学们沉浸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之中,培养了同学们对美的表达,通过实践操作去展现活动的趣味性,从而使完满团支部活动不断发展,不断寻求集体发展的无限可能性。
(作者:李思琪 摄影:李思琪 编辑:zhuoy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