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晋商文化,再现文化繁荣。”文化是民族之根、民族之魂,是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遗产更是凝聚民族认同、厚植爱国情怀的重要载体。为大力弘扬非遗时代精神,7月9日8:30,艺术传媒学院盛卓立院长及指导老师赵老师带领志愿者来到太谷古城县衙,配合太谷区文旅局负责人,一同开展以“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非遗保护宣传活动,宣传保护经验,促进非遗成果全民共享。




坚定文化自信 担负文化使命
非遗文化应秉承活态传承、活化利用,坚持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自信自强,永远把非遗保护传承摆在首位。隆重的开幕仪式结束后,志愿者们跟随工作人员挨家挨户进行入户宣传,将宣传册、海报等送入群众手中,并细心介绍、细致讲解文物保护宣传工作,宣传非遗法和非遗相关知识,与群众交流保护经验及保护措施,推动非遗资源及保护成果的共享利用。同时倡导非遗融入生活、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吸引广大民众感受中国非遗独特魅力,了解非遗保护的中国实践、中国经验,推动非遗文化与时俱进、繁荣昌盛。



坚持守正创新 激发创造活力
沐浴着春光,来到这里,感受太谷鼓楼下的非遗文化魅力,感悟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走进纵横交贯的巷子里,寻找非遗文化的“源头活水”;听听老巷子里的居民娓娓道来那时古建故事,想象着那时的“衣冠简朴古风存”;我们打开相机,定格那历经近百年依然风华正茂的鼓楼,几只燕子飞过,更是为鼓楼增添了几分韵味。



促进交流互鉴 传播中国声音
弘扬守正创新精神,坚持文物保护利用、文化自信自强。非遗不只是技艺,也不只是文化,而是其精湛作品背后所承载的艺术创新、价值理念、精神文明以及中国故事,更是非遗传承之本。在宣传保护非遗文化的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中华文化的根和魂,将非遗精神表达出去、传播出去。加大推广非遗保护传承方式力度,筑起非遗交流、互学互鉴的桥梁,将传统和现代相结合,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切实有效地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遗瑰宝。

